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存在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其病因与遗传因素、肺生长发育、气道高反应性息息相关。该疾病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以及咳痰等,通常情况下未能引起患者重视,随着病程进展,可发展至呼吸衰竭等,危及患者健康安全,增加治疗难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西医治疗较为常用,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展开,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存在副作用大等不足,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导致整体治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中医具有丰富的经验,具有中药、穴位敷贴等多种方法,能够促进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提升[1]。旨在分析中医治疗的价值,选取2022年7月-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例参与研究,详细情况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即2022年7月-2024年1月收治的7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信封法的应用下实施分组处理,将其分成参考组(n=36)、试验组(n=36)。参考组年龄47-81岁,均值(64.25±5.33)岁,男女比例为19:17,病程在1-12年之间,平均(4.85±1.11)年;试验组年龄45-82岁,均值(64.18±5.36)岁,男女比例即20:16,病程在1-11年之间,平均(4.77±1.07)年。对比组间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要求:(1)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患者精神状态无异常;(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4)患者知情且签署了同意书。排除要求:(1)患者对本次研究用药过敏;(2)患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3)患者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4)患者中途退出研究。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主要含有呼吸支持、戒烟、肺康复锻炼等。
参考组:选取西药治疗,药物选取沙丁胺醇,由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233,规格2.5ml:2.5mg(按沙丁胺醇计),用药方法为雾化吸入,每次2.5ml,每日3次;布地奈德的生产企业为AstraZeneca Pty Ltd. X20010423,规格为1mg/2ml/支,雾化吸入,每次2ml,每日3次。
试验组:应用中医治疗,其内容包括(1)中药:选用小青龙汤合四物汤,组方为党参30g,白芍、生地黄各20g,前胡15g,桂枝、当归和干姜各10g,苦杏仁9g,麻黄8g,五味子与橘红各6g,细辛3g。用水煎煮取汁200ml,每日1剂,于早晚各服用100ml。(2)穴位敷贴:选取干姜、延胡索、芫花等药物调成糊状直接贴敷在穴位上,可选取定喘、天突、膏肓以及肺俞等穴位,将每次贴敷时间控制在6-8h,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加以调整。(3)针灸:选用普通针具,采取捻转补泻法,穴位可选天突、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等,每次针灸时间控制为40min,隔日1次。两组治疗周期均为2周。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完全消失,肺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水平,记作显效;症状有所缓解,肺功能指标趋于正常,则符合有效的判断标准;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肺功能指标未改善甚至变差,视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性。
(2)症状积分:主要对咳嗽、咳痰、气短、胸闷症状加以评估,各症状分值在0-3分之间,评分越高则说明症状越严重。
(3)肺功能:通过肺功能监护仪测定FEV1、FVC、FEV1/FVC水平。
(4)安全性:对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心悸以及失眠情况加以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头晕+恶心+心悸+失眠)÷36×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越低则说明安全性越优。
1.4统计学处理
选取SPSS25.0软件,计量资料的表达形式为(x̄±s ),实施t值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形式为[(n)%],实施X2值检验;P<0.05则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如表1所示,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考组(P<0.05)。
表1治疗效果观察[(n)%]
2.2两组症状积分对比
根据表2可知,治疗前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症状积分优于参考组(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
表2症状积分观察[(x̄±s ),分]
注:和治疗前对比,*P<0.05。
2.3两组肺功能对比
表3证实,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肺功能相比于参考组较为良好(P<0.05)。和治疗前相比,全部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均较为良好(P<0.05)。
表3肺功能观察(x̄±s )
注:和治疗前对比,*P<0.05。
2.4两组安全性对比
根据表4可知,试验组安全性优于参考组(P<0.05)。
表4安全性观察[(n)%]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其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为气道阻塞、气流受限,病因涉及长期吸烟、遗传、哮喘以及感染等。该疾病主要症状即咳嗽、咳痰以及气促等,急性加重期可伴嗜睡、神志恍惚等症状,晚期会出现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等表现,通常会合并其他疾病,危及患者健康安全[2]。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除了呼吸支持、戒烟等常规治疗措施外,还应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临床中,西医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通过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进行,对于药物治疗不理想且极重度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临床中,常见的药物含有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沙丁胺醇能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改善缺氧情况,减轻呼吸困难,有效缓解临床不适症状;布地奈德有助于减少黏液分泌,对于气道扩张有着积极影响,还能够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病情控制效果。然而,西医治疗存在副作用大等不足,影响了整体治疗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咳嗽”以及“喘证”范畴内,中医秉持扶正固本原则加以治疗。中医具有多元化治疗措施,常用的包括中药、穴位敷贴以及针灸,中药能够发挥出温肺化饮、解表散寒、滋阴养血之效,能够缓解临床症状[3-4]。穴位敷贴具有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价值,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提升,能够增强免疫力,不但拥有治病的价值,还可以发挥出强身的功效。针灸对穴位加以刺激,有助于呼吸道症状的缓解,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高。中医治疗存在突出的有效性、经济性,有助于减轻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研究证实,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症状积分相比于参考组较为良好(P<0.05);治疗后,参考组肺功能明显差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考组(P<0.05),说明中医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和提高安全性。究其原因,小青龙汤合四物汤中含有多味药物,各药物都具有一定的功效,比如党参可以补气养血、润肺止咳;生地黄有助于养阴生津;前胡具备降气化痰以及止咳平喘的效果;干姜可以温中散寒,还能够回阳通脉以及燥湿消痰;橘红存在化痰止咳的功效[5]。在诸药共同作用下,能够有效缓解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促进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穴位敷贴将中药制剂贴敷于定喘、天突、膏肓以及肺俞等穴位,有助于药力渗透至机体中,可以起到化痰、降气、定喘的效果。针灸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能够反射性地缓解支气管痉挛,从而提高病情控制效果,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6-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造成肺组织无法正常与有效地展开气体交换,进而导致患者会出现肺功能下降的情况,造成生活质量下降,中医治疗运用多种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为肺功能恢复创设良好条件,提高整体健康水平[8]。除此之外,中医治疗存在突出的安全性,中药、穴位贴敷以及针灸等方法均鲜少发生不良反应,再加上中药治疗能够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力以及抵抗力的提升,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为治疗安全性提供保障[9-10]。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中医治疗有着重要应用价值,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缓解临床症状,恢复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葛云云. 中医外治疗法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 [J]. 新中医, 2023, 55 (24): 183-187.
[2]官友敏,张晓虹,庄泽钦,等. 基于名医医案挖掘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用药规律 [J]. 新中医, 2023, 55 (24): 7-13.
[3]王艳芳. 循证护理在皮内针刺穴位联合循手太阴肺经刮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当代医药, 2022, 29 (24): 193-196.
[4]高程媛,曲妮妮.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病机与治疗 [J]. 亚太传统医药, 2023, 19 (12): 244-247.
[5]胡才理. 加味凉膈散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临床症状评估 [J]. 内蒙古中医药, 2023, 42 (09): 50-52.
[6]邱建烽. 雷火灸结合金水六君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脾气虚型患者的临床研究 [J]. 智慧健康, 2023, 9 (27): 159-162.
[7]朱宜青,朱云燕,盛海燕,等. 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运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J]. 生命科学仪器, 2023, 21 (04): 158-161.
[8]徐梦娇,晏军,张迪,等. 中医药多靶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制的研究概论 [J]. 世界中医药, 2023, 18 (16): 2396-2401.
[9]冉莉. 痰热清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 15 (25): 67-69.
[10]赵淑芳,赖怀昌,杜达成,等. 二陈三子汤加味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 [J]. 中外医学研究, 2022, 20 (25):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