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道德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不能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改进德育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初中生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符合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1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创新意义
1.1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初中班主任进行德育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够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实现其道德素质、价值观念的成长。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育中最基础的工作环节,需要班主任不断创新,将素质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
1.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班主任进行班级德育工作的创新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结合自己对学生成长需求的认识,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设计,将德育、智育、美育等内容融合到班级管理工作中,让学生可以在参与班级生活的过程中获得道德素质、价值观念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初中学校仍然采取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道德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很多初中班主任将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严重缺失,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德育教育方式比较落后,导致学生的道德品质下滑。
2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对策
2.1丰富德育管理方法,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要想提高班级德育的有效性,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发挥德育的渗透作用,例如安排班级团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团体意识,组织全体学生开班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对班级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组织学生的郊游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整个班级内的学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班主任还可以把黑板报作为实施德育的途径,在上面展示集体荣誉、学生们的好人好事等,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对于学生的情绪问题,班主任要及时进行交谈,做好心理疏导,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另外,班主任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德育教育,运用视频和音乐等视听刺激,播放感动人心的感人事迹,营造浓郁的德育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使其内心产生震撼,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优秀品德的教育,从心里自觉产生向优秀人物学习的动力。
2.2丰富德育途径,创设德育育人环境
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都会对他们的性格、品德塑造产生重要影响,而且非常持久。所以,对初中生开展德育教育,不光需要做好学校教育,还要有效结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构建系统、全面的德育教育和管理系统。班主任要积极争取获得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学校领导、社会团体等支持,丰富德育教育途径,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形成一股合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管理时,不能忽视学生家长的作用,可以通过家访或家长会的形式,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同家长及时沟通和交流,从而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成长。
2.3丰富德育素材,提高德育育人活力
针对当前德育理念落后,教育内容陈旧,德育实效性低等问题,初中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懂得从社会热点话题中发掘出德育教育的素材,突出典型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性,学生才能真正对德育教育产生兴趣。从而使德育教育具有时效性,提高教育的活力,让德育教育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例如,结合目前社会上针对“校园暴力”的热点话题,班主任有效利用这一素材,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们逐渐明白如何做遵纪守法的学生。引入社会热点话题,能够丰富初中德育教育内容,班主任从热点话题切入,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对社会现实问题展开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辨识能力。
2.4有效组织实践活动,提供德育的育人实效
德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而不能向学生生硬的灌输。灌输式的教育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抵抗情绪,不利于德育育人的顺利开展。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期间,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德育教育策略。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管理期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状况。当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了问题,班主任就要积极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感受班主任的关怀,使其内心充满温暖,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5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面对新时期社会的各种挑战,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加大。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以学生的自我管理方式进行教学管理,不仅能够减轻班主任工作压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观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社会观。自我管理首先需要建立清晰的自我管理制度与准则,引导学生在各种规则中对自我管理效果进行评分,以此激励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提高自我管理效果。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一种方式,通过培养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形成学生对于学习的正确认识,在学习中不断激励自己、主动学习,提高动手能力与实践意识,也能够更好地在新时期背景下创新班主任工作的教育管理形式,从而达到管理有效性的提高,进而更好地促进初中生的德育管理。
2.6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意识培养,推动其养成自律习惯
在平日学习期间,班主任需要在班级中主动宣传推广德育自律的重要性,使初中生潜意识里了解学习德育的必要性,推动自我养成良好品德和自律性。老师在日常生活当中采取更合理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德育自律的过程,比如在班级开展日常活动当中可以举办“人人都能体验班主任”为主题的活动,在班级当中举办轮值班主任,每一位学生都会有轮流当一日班主任的机会,因此学生担任班主任期间可以更能体会到班主任身上的责任以及集体意识,更有利于学生发挥积极能动性,通过以班主任的身份对班级进行管理,自觉维护班级日常运转,在班级当中要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班级活动当中对于表现非常好的学生,老师需要给予一定表扬和奖励,这样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养成德育自律的意识,同时还能获得一些激励,达到激励效果,这样更有利于将学生品德提高,同时,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养成和谐关系。
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开展德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具有关键意义。班主任要认真研究如何开展德育教育,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使德育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效果。同时,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导向,并改进德育的育人理念,同社会、家庭密切合作,建立德育育人共同体,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新教育时代,2017(18).
[2]罗小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教育科学,2017(23).
[3]郭常智.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创新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
[4]王春晓.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