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牟程旭

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检验科,贵州遵义,550001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结核分枝杆菌在临床医学中的检验意义和应用。方法 以10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同步对两组外周血中免疫分子肿瘤细胞因子-ɑ(g/L)、白细胞介素-2(g/L)、干扰素-Ƴ(g/L)的检验值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的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为3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2.00%,差异统计学有意义(X2=14.5883,P=0.0083)。同时,实验组中三类免疫分子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参照组(t值分别为43.8483、35.1883、30.6783,P值均为0.0083),表明与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有密切关联。结论: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不仅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与免疫分子水平体现了高度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估疾病进程和预后,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医学;检出率;免疫分子;疾病预后
DOI:10.12721/ccn.2025.1570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结核病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的一种重大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分钟有近10人死于结核病,结核病带来的威胁不容忽视。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病的主要致病因子,能通过气溶胶微粒的形式传播,造成人体感染。然而,对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反映出对抵抗该疾病攻击的身体机能的一种测量,是抗击结核病的重要手段。临床上,结核病诊断主要依赖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结果。然而,生物标志物如肿瘤细胞因子-ɑ、白细胞介素-2以及干扰素-Ƴ在对抵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它们的水平测定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这些免疫分子在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些免疫分子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性检验尚未完全明晰。因此,我们收集了一百例病例,分别进行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以及三种主要免疫分子的浓度测定,以期探查他们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参考。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这种可能的关联,并强调结核分枝杆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中心地位,同时进一步探索其在评估疾病进程和预后上的潜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从我院2023年6月到2023年12月这段时期中选取100例痰液样本及外周血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划归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和参照组的样本选取并非随机,而是通过计算机表法进行的。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两组实例的样本分布的匹配度。

通过实验室检验,细心测量,后经统计学处理,得到了如下数据。实验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样本数15例,阳性检出率高达30%,远高于参照组的2%。在外周血中,实验组肿瘤细胞因子-ɑ的平均浓度为46.26 g/L,白细胞介素-2的平均浓度为31.28 g/L,而干扰素-Ƴ的平均浓度为30.84 g/L;参照组的这些指标分别为13.27 g/L、8.65 g/L 和 10.32 g/L。

通过详细对比发现,实验组的这些免疫分子指标都显著高于参照组,表明结核分枝杆菌可能与这些免疫分子的水平有关。在实验组中,肿瘤细胞因子-ɑ、白细胞介素-2及干扰素-Ƴ的水平与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样本的相关性高达100%,明显高于参照组。

实验组与参照组间的这些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也进行了详细的计算。X2和t分别达到14.5883、43.8483、35.1883及30.6783, P值均在0.0083, 明显低于0.05,表明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可以初步得出结论,结核分枝杆菌对适应者的痰液和外周血中的某些免疫分子的影响可能并非偶然,而可能具有实际的生物学意义。将在后续章节中深入讨论这些数据的具体分析和意义。

1.2 方法

研究对象主要由所在的医院接受治疗的疑似结核病患者构成。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均按标准的防治指南进行结核病的常规评估和管理,寻找结核分枝杆菌。

具体方法为:两组患者均于清晨空腹对痰液进行取样,采用分离提纯技术后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实验组患者的痰液经过特殊的γ-干扰素放射自免疫微量分析进行检查,以优化结核分枝杆菌的嗜酸性碱性检测。

进行血液化验评估,从外周血中提取肿瘤细胞因子-ɑ、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Ƴ的检验值,并对两组进行相关性分析。血液标本采集时,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并在餐前空腹抽取静脉血。血液标本采集后,迅速送至医院的临床检验中心,并由具有相应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标本处理和检测。

所有的实验数据均采用 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对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结果进行 χ² 检验,对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因子-ɑ、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Ƴ检验值进行 t 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平α=0.05,P<0.05民有显著差异。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此研究中,主要的评价指标为结核分枝杆菌在痰液样本中的检出率和在外周血中的免疫分子肿瘤细胞因子-ɑ、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Ƴ的检验值。通过直接的微生物学实验,收集了实验组和参照组各50例患者的痰液样本,并使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来测定阳性检出率。阳性检出率的判定标准基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情况,如果结核分枝杆菌在培养过程中出现生长,即判定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采集了同样数量的外周血样本,通过检测肿瘤细胞因子-ɑ、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Ƴ的含量来评估其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性。这些免疫分子的含量由生化分析设备进行测定,并以数值的形式表示。以具体数值来确定其含量的多少,并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的该项指标,以评估其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相关性。

在数据上,对结果采用 χ2测试来进行判定,取 P < 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得出θ和t值,θ(t-value)的值越大,说明两组之间的差异越大。P值代表着其差异显著性水平,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以上即为此研究的主要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所有实验均依照严格的规范进行,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在研究中,采用了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处理和分析。对所有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使用SPSS 22.0这款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的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SPSS软件能准确、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呈现,使的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在数据的具体处理过程中,对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了t和"x̄±s"这种表示方式。其中,x表示均值,“±s”表示标准差,这是数量类数据(例如基础血液学参数)的常见表达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呈现的数据可以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数据的集中和分散情况,使读者可以很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而对于计数资料,如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采用了卡方和%(百分比)这种表示方式。通过卡方检验获得的P值,从而判断两组数据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中,P值<0.05,意味着本次研究的发现与偶然因素产生的几率小于5%,可以认为研究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使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和解释结核分枝杆菌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和应用。我们坚信,这些发现将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2 结果

2.1 结核分枝杆菌在两组痰液中的检出率对比

在实验组与参照组之间,对痰液样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共取样50例。实验组中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病例为15例,阳性检出率为30.00%,而参照组中仅1例为阳性病例,阳性检出率为2.00%。

通过卡方检测,发现这两组之间痰液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差异的卡方值(X2)为14.5883。P值为0.0083,这个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这意味着实验组的痰液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病人更多的可能会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相比参照组,实验组的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有着明显提升。

这个显著差异进一步证实了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性和感染性,并且通过痰液检测可以有效的识别出感染者。采用这种方法在临床医学中进行病原体检测更加科学,有效。结果指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在临床医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的更好辨识结核病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表1  对比两组痰液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

1.png

2.2 两组外周血免疫分子肿瘤细胞因子-ɑ、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Ƴ检验值与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性分析

对于实验组(病患组)与参照组(正常人群)的50例外周血样本的分别检测,可得出,在免疫分子肿瘤细胞因子-ɑ(g/L)、白细胞介素-2(g/L)、干扰素-Ƴ(g/L)等三项指标上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083)。

具体来说,实验组肿瘤细胞因子-ɑ值(46.26±4.23g/L)在数值上显著高于参照组(13.27±3.25g/L),白细胞介素-2同样呈现相似趋势,实验组为(31.28±4.25g/L)而参照组仅为(8.65±1.62g/L)。至于干扰素-Ƴ,其在实验组与参照组间差距略小,分别表现为(30.84±4.15g/L)与(10.32±2.27g/L)。

对于实验组患者,其在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与免疫分子、炎症因子上均与参照组相比差距较大,且相关性为100%,暗示这些免疫分子和炎症因子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的活化和扩散有关。此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示,适时和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疾病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表2  两组外周血中免疫分子肿瘤细胞因子-ɑ、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Ƴ检验值和结核分枝杆菌相关性

2.png

3 讨论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参照组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检出率,以及两组外周血中免疫分子肿瘤细胞因子-ɑ、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Ƴ的检验值,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痰液检出率方面,实验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为3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2.00%。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X²=14.5883,P=0.0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痰液检测是有效的结核分枝杆菌筛查方法,特别是在结核感染高危人群中,能够及时发现和诊断结核病,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少疾病传播和危害。

外周血免疫分子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肿瘤细胞因子-ɑ、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Ƴ的检验值分别为46.26±4.23 g/L、31.28±4.25 g/L、30.84±4.15 g/L,显著高于参照组的13.27±3.25 g/L、8.65±1.62 g/L、10.32±2.27 g/L。t检验结果分别为43.8483、35.1883、30.6783,P值均为0.0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免疫分子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显著升高表明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增强。检测外周血中的这些免疫分子不仅有助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还能评估患者的免疫状态,为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研究证明了结核分枝杆菌的痰液检测和外周血免疫分子检测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痰液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筛查结核分枝杆菌,而外周血免疫分子检测则能反映机体的免疫反应,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和治疗依据。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有助于提高结核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是一种主要侵犯人体肺部而导致肺结核病的微生物,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及时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于结核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的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以及外周血免疫分子水平,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在临床医学中的意义和应用。

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参照组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0.00%和2.00%,实验组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表明实验组方法能较为敏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根据表2所示,在相关性比较中,实验组外周血中免疫分子肿瘤细胞因子-ɑ、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Ƴ检验值与结核分枝杆菌呈100%相关性,而参照组无相关性。这说明结核分枝杆菌检验不仅对于结核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还可能与结核病的发病机制及免疫反应关系密切。

免疫分子肿瘤细胞因子-ɑ、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Ƴ在结核病患者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的免疫调节失衡有关。通过检测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这些免疫分子的水平,可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临床治疗中,针对MTB感染后的免疫失衡状态,积极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可能有助于改善病情及预后。

结核分枝杆菌检验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高度敏感和特异性的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并揭示了结核分枝杆菌与免疫分子水平的相关性。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免疫分子与结核分枝杆菌之间的作用机制,以便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完善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焦琳,李靖,应斌武.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诊断进展[J].华西医学,2019,0(08):839-843.

[2]干莉.认识结核分枝杆菌[J].幸福生活指南,2020,(50):0109-0109.

[3]瞿水光.探讨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24):106-107.

[4]王杰.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检测与痰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比较[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01):131-131.

[5]张汇征,付宗强,曾婉婷,王晓英,廖传玉,李俊刚,王静,李同心,李桓,罗明.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3种鉴定方法的比较[J].医学动物防制,2020,0(01):100-102.

[6]祁凤仙.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临床检验的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1,(07).

[7]王宇嘉.探究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2,(03):0096-0098.

[8]杨春兰.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07):0077-0080.

[9]潘思彧.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03).

[10]周伟杰褚晏.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浅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09):0052-0054.

[11]肖彤洋,李晓琴,闫宇涵,李娜,万李,刘海灿,李马超,赵秀芹,刘志广,万康林.母牛分枝杆菌与结核分枝杆菌和卡介苗的交叉免疫应答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9,39(03):212-216.

[12]顾秋花.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J].婚育与健康,2021,(12):152-153.

[13]李桂才,龙昌英,莫汝虎,吴婷.肺结核患者痰中结核分枝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健康必读,2019,(19):106-106.

[14]陈汉钦,杨俊鹰,许光辉.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0):139-141.

[15]陈晓红,廖小琴,吴迪,林剑东.福州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特征[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1,20(08):688-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