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杨平

天津康汇医院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护理技术,静脉留置针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之中。由于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而且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在抢救危重患儿时、慢性疾病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当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它在临床护理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患儿长期置管可能会引发一定的并发症。为了有效的预防患儿在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和做好置管期间的护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工作人员应该重视每一环节过程中留置针的护理,对患儿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降低孩子痛苦,促进孩子的早日康复。本文着重对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DOI:10.12721/ccn.2024.15736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护理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持续改进,头皮针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新型产品是静脉留置针,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频繁穿刺患儿的血管,降低血管刺激,并对药物向血管外组织渗透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1]。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药物治疗以及抢救过程中具有极高的适用度,大大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特别为儿科患者的护理提供了很大便利。儿科患者年龄都比较小、血管较薄、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些小患者如果经常进行血管穿刺,首先从心理方面来讲,可能引发他们由于疼痛造成的恐惧心理。其次从生理方面来讲,频繁穿刺还可能会伤害他们薄弱的血管。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目前大部分患儿都是全家的掌上明珠,一旦生病必然会造成家人的紧张和焦虑,在心疼孩子的同时难免给自己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由此来讲,采用静脉留置针不但可以减低患儿的痛苦,还可以减轻父母对孩子的心理负担,深受家长们的欢迎。然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当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一些并发症,引起一些患儿的不良反应。因此,对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至关重要。

1 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

1.1前期准备

主要任务是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要向家属解释清楚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使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针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预防及解决等问题,通过增加他们对留置针的认知来降低患儿和家属的紧张,消除他们的恐惧,从而促进患儿及家属积极主动的配合。

1.2患儿血管的选择

通常来讲,护理工作人员在选择患儿进行输液的血管时,比较粗直且充盈的血管是首选,注意不能选择在关节附近的血管,否则会对患儿的日常活动造成比较恶劣的影响。

1.3正确穿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进行头皮静脉注射,首先去除注射位置以及四周的头发,然后用碘酒消毒穿刺部位的周围皮肤2次,穿刺后,将留置针外套管松弛,且针头向上倾斜,扎入血管的角度控制在15-30角度范围之内,出现回血后大约改为10角度,针头推进时的方向和静脉走行一致,推进血管的尺寸控制在0.2-0.5厘米;针芯抽出以后,缓缓把整个外套管置于血管中。

1.4正确固定

静脉留置针通常采用2-3厘米的透明敷贴固定,敷贴的松紧度要合适,并保证具有一定的密闭性。另外,针头要保持笔直,穿刺的具体时间要标记清楚。

2 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发生原因

2.1液体外渗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药物可能会渗入患儿皮下组织,发生液体外渗的情况:第一,没有选择适合穿刺留置针的血管;第二,进针时的角度选择不在合理范围内;第三,患儿不安静,活动比较大;第四,没有进行正确的固定,导管从血管中脱出;第五,患儿的血管壁相对比较薄弱;第六,外套管没有整体置于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之间存在较大的接触等。轻度患儿可能会出现有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重度患儿可能会引起组织坏死。

2.2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复杂多样,通常是由于静脉输液后的导管留有的液体冲洗不彻底而造成,封管液体种类、用量多少以及输液速度选择不恰当、患儿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2.3导管脱出及导管内滞留回血

造成患儿静脉留置针导管脱出和滞留血的原因是由于固定方法不合适,且表现为导管脱离皮肤外。有些患儿的性格天生相对活泼,对一切事物都比较好奇,加之年龄小,不了解其危险性,好奇心会驱使他去摆弄留置针,一旦留置针固定不牢或穿刺位置不合适,都可能导致留置针脱落现象的发生。套管针脱出后套管内口滞留回血,造成患儿恐惧及家属紧张的心理,严重的会造成感染,一旦脱落还需要再次进行穿刺,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2.4静脉炎及局部炎症的反应

所谓静脉炎,是指穿刺部位发生红肿和疼痛等炎症,在临床医学中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其区分依据是患儿的症状和病因。发生静脉炎的部位通常不再像之前那么柔软、滚动、滑溜、无弹性等,在严重情况下,可在患儿局部针眼处看到渗出脓性的分泌物,并可能伴有患儿发热等全身症状出现,其主要原因是药物和导管的机械刺激、无菌操作的不规范、重复穿刺、液体温度的影响等许多因素有关。

2.5静脉血栓形成

一般来说,患儿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中更为常见,其发病原因大多是患儿长期卧床,不能走动,肢体活动比较少以及血液淤滞等。除此之外,如果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高凝状态也可导致患儿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处于强碱性的环境下,血管内膜会变得越来越粗糙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长期在患儿同一个静脉位置进行频繁的穿刺,会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也会加大形成血栓的可能。

2.6皮下血肿形成

皮下血肿通常是留置针刺破血管壁造成的,其发生的关键原因是护士的穿刺及置管操作存在问题,没有熟练掌握相关的技巧,患儿活泼好动挣扎不配合等因素。

3 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3.1 避免液体外渗

临床护理人员首先要加强基础操作训练,留置针的实验和导管的固定都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提醒患儿家属注意放置留置针的肢体不能进行过多的活动,避免下垂动作,甚至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放置留置针的肢体进行一定的约束,另外还要注意留置针的放置位置的上方衣物要保持宽松,时常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护理。

3.2避免导管堵塞

每次输液结束后导管的密封方式要合理,要使用肝素钠盐水封管液,通常是250毫升生理盐水和12500wu(2毫升)的肝素钠混合配置成5毫升肝素溶液进行封管,为了确保封管成功,要一边退针头一边往里边注射。

3.3避免导管脱出及导管内滞留回血

在患儿置管期间,护理工作人员应告知患儿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由于小儿活泼好动、好奇的特点,大多数的患儿自己将静脉留置针抓脱落,或小儿活动过多造成。所以,患儿家长应该严格避免孩子的这些行为出现,以防固定不牢胶布松动脱管,很容易引起套管针脱出,套管针脱出后套管内口滞留回血,还有导致感染的可能性,套管针一旦脱落,还需要对患儿进行再次穿刺,增加患儿的痛苦。

3.4 防止静脉炎和局部炎症的发生

临床护理人员应该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遵循“轻准稳”的原则,穿刺时选择的位置尽量从血管远端起。另外,穿刺时的进针角度要把握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尊重患儿血管的差异性,采取合适的角度,尽量实现一次成功,降低患儿疼痛,避免发生皮下血肿[10]。留置时间应该把握好,要观察患儿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时间的长短,一般不能留置过长,以防止静脉炎和局部炎症的发生。

3.5 防止静脉血栓和皮下血肿的形成

对穿刺技术的精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静脉血栓和皮下血肿发生的概率。穿刺时应尽可能优先选择上肢静脉为主,并且注意对血管的保护,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防止皮下血肿的形成。针对一些患儿,如果需要长期进行输液,那么就要选择下肢近端的位置进行留置针的采用,并且使用时间不能太长;留置针使用完必须进行封管,再次使用时要观察有没有回血发生,有回血才能连接上药物,注意不能把血凝块推到血管中去,这样才能杜绝静脉血栓甚至梗塞的发生。

3.6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防止局部炎症的发生

3.6.1心理状态

护理工作人员如果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遇到一些比较紧急或危重的情况不能克服自身产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就很难在日常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合理的判断,从而导致穿刺失败。因此,作为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要用良好的心理素质。

3.6.2穿刺技术水平

在进行穿刺时,如果针尖并没有整体置于血管中,或者穿刺力度过大都会造成血管壁的损坏。如果造成了血管的穿透,但是套管还保留在静脉壁的外部,这样置管就不会成功;如果留置针没有进行充分的固定,造成套管的位置发生变化都会损伤静脉壁,这样患儿就极易引起感染或者局部炎症的发生。  

3.7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要进行规范的无菌操作,确保相关位置的无菌条件,保持无菌敷贴使用清洁和干燥。由于消毒操作的不规范、不熟练,患儿的抵抗力都不高,留置针保留日期太长,极易造成穿刺部位的感染。关注留置针的固定问题,尤其是关节处,保持合适的松紧度,对于患儿封管后, 静脉留置针上应覆盖无菌纱布,以防止患儿不小心拔管同时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小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4.1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

在置管前,操作护士应说明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用途、意义和必要性。提醒患儿和家属关注一些常见的护理知识,对可能会引发的并发症给予一定的介绍,并普及预防并发症发生可采取的对策,保持患儿安静。另外,留置针保留期间不能淋浴,保持干燥卫生等。只有护理人员和患儿及家属三方配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2 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临床护士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选择适宜的血管。在正常情况下,应按照孩子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通常,应选择具有良好弹性,粗直而且没有静脉瓣膜的血管。应合理使用留置针,其型号的确定要根据患儿和血管的实际情况而定。

4.3 观察局部反应

在留置针保留时,要不断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存在渗血,肿胀和局部炎症等问题,尽早察觉并发症的初期症状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孩子出现不良症状,应立即将留置针取出并进行热敷,常采用的药物是50%的硫酸镁,热敷时间通常需要2-3天。并根据患儿的具体状态采取有效对策进行处理,以促进患儿的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降低疼痛[15]。   

4.4 置管期间的护理

在留置针保留期间,应该进一步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全面的护理。每天都要给穿刺部位四周的皮肤进行消毒杀菌,盖上透明薄膜,并标明日期; 针对连续输液的患儿,每日应更新输液器装置,每周最好更换一次肝素帽,并保持留置针的通畅性。在输液过程中,应时刻观察输液速度,避免速度过快导致患儿的循环负荷过大,或对药物产生不良的反应; 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大约为3-4天。

4.5 正确进行封管,重视封管方法

封管的护理方法是:护士需应用注射器抽吸肝素溶液进行封管,浓度、剂量、方法要准确。封管要密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堵管率。在患儿的输液过程中采用静脉留置针,不仅大大降低患儿疼痛,减少血管损伤,而且使静脉管道处于持续开放的状态,对危急情况下的抢救是非常有利的。

4.6 静脉留置针输液前后的护理

每次在患儿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出现有无红肿、疼痛或发硬等不良症状,及时询问患儿是否正常,一旦出现问题,尽快去除导管,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认真学习操作技术,做好患儿以及家长的宣教,精通护理技术;规范护理流程,时刻保持对留置针的关注,出现问题及时进行护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留置针使用的成功率,采取积极的对策来减少并发症,对患儿的早日康复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结论

静脉留置针具有很多的优势,如导管比较软、不易损伤患儿血管、重复穿刺少、利于输液等,对危重患儿的抢救也极为有利,降低频繁穿刺头皮针引发的痛苦,极大减少了血管的伤害,避免发生感染[19]。同时医护工作人员也可以避免意外穿刺而引起患儿的感染,减少了患儿重复输液药物的不便,从而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留置针虽然存在着一些常见并发症,但其表现各异,只要临床护理人员精通留置针穿刺技术,具备极高的责任心,规范日常护理流程,加强置管输液过程检查,一旦出现问题尽快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进行治疗,就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20]。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慧霞.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6):110-111.

[2] 姜丽.预防性护理对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干预[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4):411-412.   

[3] 王敏.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3):264-266.

[4] 邢喜梅.浅谈如何预防及处理静脉留置针并发症[J].基层医学理论坛,2016,20(6):858-859.  

[5] 杜青爱,马春利.静脉保护护理对静脉留置针患儿舒适度及静脉炎的影响[J].实用医药临床杂志,2016,20(8):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