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其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上有着极其显著的优势,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则以此为契机.小学正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因此数学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不仅可以对学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起到改善作用,而且可以为学生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不少小学数学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及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可以广泛发散,从广度和深度上延伸,善于突破客观环境或条件的限制,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思考问题,从而顺利解决问题.小学生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会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不会受到后天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因此小学阶段是最适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时机.
(二)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当前的素质教育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围绕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而且要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身各项思维能力.因此,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当前的社会环境日渐严苛,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可以看到,具备创新思维的人可以谋得更多发展和成功的机会,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个人价值,使个人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时间、经验和方法的综合作用,任重而道远,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更有利于成功.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作为小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必然要以认真负责的品质和严谨务实的态度应对学生的培养工作,展现教师的能动作用,积极寻求有效的方法或策略,立足于已有的教学资源和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打造健全的环境.
二、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师将教学的教学目标放在了让学生单一化的理解数学理论知识上面,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目标中还缺乏体现,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方向,缺乏对于学生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缺乏明确的指向性,课堂教学没有突显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没有明确指向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在教学中缺乏课程实践;其次,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突显出教学模式的完整性,在课堂中仅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少部分教师利用了多样化的教具和教学活动来进行数学学科教学;最后,教师没有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比如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中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资源运用存在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在网上被共享,教师能够非常便利地获取到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但在教学资源的使用过程中,数学教师表现出了对于互联网教学资源具有过度依赖性的问题。甚至在很多时候,教师将这些教学资源直接复制到课堂上进行运用,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研究的过程,这种“拿来式”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使很多教学资源并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一方面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和对于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会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能够改变单一乏味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以及创设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并运用积极的引导来最大效果地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式的目标。
(一)联系生活实际,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数学学科理论知识的思维,而是需要在实际的生活中得以体现,使学生摆脱枯燥的理论知识,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寻找到乐趣,体验到实际的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解决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时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理论结合生活原理的教学,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各方面息息相关的关系,增强对于数学思维的运用,在运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思考。
为了能够激发学生探讨数学问题的兴趣,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之前,了解当前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然后找到其与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一些关联,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融入到数学知识点里面,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探讨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就像是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一样,使一些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掌握和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自主思考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二)结合趣味游戏教学,强化学生参与
对于数学问题探究,数学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进行理论讲解,也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要讲究技巧,引导并提示学生层层分析,抽丝剥茧地剖析题目的显性和隐性条件,适当融入一些趣味性要素,调节学生压力,缓解学生疲劳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无形中就可以得到发展.
例如,在讲授“分数除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个速算小游戏.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组题,学生快速口算,并举手示意,给出自己的答案.对于算得最快最准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之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算,用的什么样的方法.接着,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哪一种方法最方便、快捷.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积累和创新性思考找出最好的计算方法,同时见识到其他同学的不同方法,拓展认知.教师利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深入地探究学习,从而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有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并对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进而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做好铺垫.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转变自身陈旧的教育理念,顺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围绕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展开教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有用经验,以便调整改进,更快实现素质教育倡导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马精浩.浅论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20(20):36,38.
[2]左肇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7):75-76.
[3]张永林.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