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俞募配穴法针灸结合康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黑玉婷 楼飞全

石嘴山市中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753000

摘要: 目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通过俞募配穴法针灸和康复疗法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石嘴山市中医医院于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收治了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并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分成30例对照组和30例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腰腹肌等长收缩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俞募配穴法针灸和康复疗法结合治疗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临床指标明显改善。
关键词: 俞募配穴法针灸;康复疗法;非特异性腰痛;临床疗效
DOI:10.12721/ccn.2025.15702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据流行性病学显示[1]:成年人中有超过6成的人群会受到腰痛的折磨,其中大约有一般的患者在首次发病后,两个月内可以自行恢复,但是复发率达到了90%。腰痛的引发原因复杂,大多数患者的腰痛原因不明,临床中将此情况称之为非特异性腰痛,该类腰痛的发病率以及复发率均较高,临床中一般会采用针灸对患者进行治疗[2]。中医中认为[3]:腰部属于一身屈伸俯仰之主,如果腰部的气血流通不顺畅,则会导致阴阳失调,经络受阻,进而引发腰痛。本次研究,作者以我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的收治的非特异性腰痛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俞募配穴法针灸和康复疗法结合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石嘴山市中医医院于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期间收治了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并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等量随机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男性为18例,女性为12例,平均年龄为(43.01±2.86)岁,平均病程时间为(8.39±3.34)个月,观察组的男性为18例,女性为12例,平均年龄为(42.87±3.68)岁,平均病程时间为(8.49±3.32)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定时记录患者情况,评估患者情况。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所有患者均在用同意书上签字,本次研究也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4]①肿瘤疾病患者;②全身性疾病患者;③结核疾病患者;④原发病引发腰痛的患者;纳入标准:①在同意书上签字患者;②符合非特异性腰痛的诊断标准的患者;③依从性高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服用右旋布洛芬胶囊,每天服用三次,每次一片,连续服用半个月。

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康复治疗。首先,我们针对核心肌群进行训练,采用了双桥训练法。患者采取仰卧位,上肢平放在身体两侧,双小腿放在健身球上。在抬高臀部时,特别注意确保球体位于小腿之下,并确保肩部、骨盆和双足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上。患者保持这个姿势30秒后,恢复平躺,5秒后重复以上操作,重复10次。接下来,我们再用反桥训练法。患者再次保持仰卧位,在健身球上,双足与肩部同宽置于地面,屈曲膝关节至90度。患者需维持这个姿势60秒,重复10次。在髋膝关节屈曲状态下,进行反桥运动,屈曲一侧的髋关节。保持此体位90秒后,恢复仰卧位,5秒后重复以上动作,再重复10次。最后,患者采取俯卧位,通过高频点对患者的腰部痛点进行电刺激,持续半小时。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了俞募配穴法的针刺治疗。在针刺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平补平泻法,这种方法可以调和阴阳、补虚泻实,使气血调和、经脉通畅。得气后,我们使用电针仪,设置疏密波进行治疗。疏密波是一种电流波形,通过交替变换频率来刺激肌肉收缩和放松,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电针仪的频率设置在4Hz-20Hz之间,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进行调节。这种治疗方法旨在调和气血、舒缓肌肉紧张和缓解疼痛,对于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腰腹肌等长收缩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来处理和分析数据。对于计量资料,我们使用均数和标准差(x̄±s)来表示。为了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我们采用t检验。对于计数资料,我们将其表示为率(%)。为了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我们采用X2检验。然后以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界限。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情况

1.png

2.2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情况

2.png

3.讨论

非特异性腰痛的发病率较高,发病之后,患者会出现腰部肌肉紧张以及牵拉感,通常会至少维持三个月[5]。随着该病的不断发展,患者最终可能会无法久站,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临床中通过手术疗法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进行治疗,预后效果不良,所以,临床不推荐使用手术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6]。通过中医治疗患者,可以加强患者的核心肌群功能,提高四肢活力,脊柱稳定性得到加强,具有高度协调性,然后通过高频电刺激,可以使患者的腰部肌肉力量增强,神经肌肉功能逐渐恢复,临床疗效显著[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通过俞募配穴法针灸和康复锻炼,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指标。

参考文献

[1]白玉梅, 张海霞. 温针灸结合功能锻炼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30例临床观察[J]. 双足与保健, 2017, 02(30):72-73.

[2]沙书娅, 张铭, 孟庆良. 基于俞募配穴法针灸结合康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J]. 世界中医药, 2018, 13(11):205-208.

[3]李瑞杰, 董宝强, 林星星,等. 经筋刺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020(006):60-63.

[4]赵盼盼, 刘智斌, 王斌,等. 基于俞募配穴理论针刺天枢,大肠俞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15(02):158-161+166.

[5]张安邦, 王铁刚, 董敏,等. 针灸结合肌内效贴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6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17):123-124.

[6]周静, 范锲, 何舟. 火针点刺根结穴结合针刺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疗效观察[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0,37(7):1326-1330.

[7]李瑞杰, 董宝强, 林星星,等. 经筋刺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020(006):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