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物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辛斯琴高娃

巴彦呼舒第六中学,029400

摘要: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对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发挥物理实验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教育优势,做好物理实验教学与设计工作。
关键词: 初中物理;创新;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9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都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决定了我国各行各业能否真正迈出创新步伐。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开展创新活动。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入与学生兴趣相关的知识点开展教学,使学生掌握与创新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对物理教学进行创新,除了教授教材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增添一些趣味性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增加一些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寻求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发散思维,对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更为深刻的认知。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容易得到激发。为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二、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行为举止和思考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主动学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创新理论,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教师还要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积极融入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心情更加放松,思维更加活跃,课堂参与热情更加高涨,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路径

(一)积极开展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简单,在入门阶段,学生对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发生混淆,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因为逻辑不严密而导致的错误。教师要重视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并与学生一起分析知识点的创新应用。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教师要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点的基本内涵以及与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思维会更加活跃,动手操作能力会得到增强,可以快速地构建知识网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使得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调整实验步骤、创新实验方法等手段,探究不同操作方法下的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例如,在教学“力”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基础理论答题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引入动滑轮和静滑轮等相关知识,对其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明确不同方向的受力特征。这样,不仅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使得物理知识网络搭建速度更快。学生联系不同的知识点解答问题,思维会更加活跃,创新意识会得到有效激发,创新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

(二)鼓励学生自制实验器材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外界的知识传播,而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实践获得的知识会记忆得更加牢固,探索的角度也会更加多样化。为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制实验器材,积极开展相关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结合物理实践活动内容,提出不同的实验操作要求,引导学生利用自制器材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利用自制器材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后,其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某些物理实验需要较多的器材,仅凭个人力量很难完成,学生可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实验。例如,在教学“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一知识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利用自制实验器材开展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关实验活动,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摩擦力、重力等相关知识,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主添加相关的作用力,并分析添加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表现形式,这样学生对不同作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形成更为全面的认知。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制作喷气式小船,并分析小船具有不同特点的原因。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创新动机。

(三)体现实验集体性,开展合作创新

初中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操作是一种集体性的行为,要在集体合作中开展合作创新,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验教学的价值。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实验内容虽然比较简单,单纯依靠死记硬背也可以快速掌握实验的原理和步骤,但对初中生来讲实验的操作和内容的理解还需要以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个体在实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重集体性实验,开展合作探究与创新。结合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物理实验操作,促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合作与创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之间做好内部分工,一人负责操作实验,其他人分别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实验数据与实验原理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操作能力方面比较强,但数据分析整理能力弱,有的学生操作能力弱但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好,因此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起到互补长短的作用,实现共同操作,合作创新的目标。此外,在合作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如果由教师负责解析很难进行完全覆盖。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问题存在重复性,教师不可能在实验过程中完成教育教学全覆盖。因此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将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摆”在明面上,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初步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组内可以解决物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对于小组无法完成的问题则可以与教师进行讨论和分析。由此可见,这种集体性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够增加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实现全员互动合作的实验教学局面。

结束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创新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国平.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41-242.

[2]庄益君,季卫新.基于关键能力提升的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创新设计——以“测量工具的制作与使用”为例[J].物理教师,2020,41(04):44-46.

[3]徐长鸿.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209.

[4]王崇伶.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9,(14):43.

[5]马学忠.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思考[J].学周刊,2018,(3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