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段方方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托古乡中学 166400

摘要: 语言表达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多种策略。依托课文情境,通过模仿经典作品,学生得以锤炼表达技巧;教师的示范引领,结合细致指导,有效激发学生的表达潜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间深度交流,共同提炼语言表达规律;课堂表达舞台的构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全面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这些策略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46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已成为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自信、技巧不足等。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以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一、依托课文情境,锤炼初中生语言表达技巧

初中语文教材汇聚了诸多文学精品,这些课文不仅是语言的瑰宝,更是文化的传承,为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灵感。为了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表达技巧,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巧妙创设语言情境。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可深入挖掘文本,构建一个与课文紧密相连的情境。在研读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老舍先生是如何细腻描绘济南冬天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济南冬日的温情?试着模仿老舍先生的文风,描绘你记忆中的冬日景象。”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情感,领悟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精湛之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模仿老舍的写作风格,创作属于自己的冬日篇章。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在实践中锤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细致点评,指导他们丰富语言素材,积累表达经验。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于模拟的语境中自由表达,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显著提升。这种依托课文情境的教学方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在无形中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示范引领,激发学生语文表达潜能

初中语文课堂上,不少学生面临表达困境,或缺乏自信,或技巧不足。此时,教师的示范如同启明星,为学生指引表达的方向,揭示语言表达的奥秘。

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教师应先满怀深情地朗读全文,将学生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世界。接着精心挑选经典段落,针对学生在朗读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细致指导,并通过再次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在指导中,教师应特别强调重音的运用,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中的“刚睡醒”,“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中的“朗润”、“涨”、“红”,通过重读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感受表达的节奏与重点。同时还可以巧妙运用停连符号,指导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与连贯,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通过停顿与连贯的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停顿对于表达节奏与气势的重要性。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同样发挥示范作用,如在复述课文时,引导学生按照内容组织语言,条理清晰,避免过于书面化的表达,确保语言的流畅与自然。学生在模仿与实践中,逐渐掌握复述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抓住示范教学的有利时机,通过精心策划与指导,展示语言表达的规律与技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表达,从而在模仿与实践中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质的飞跃。

三、合作学习,深化学生语言表达认知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示范固然重要,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同样显著。通过深度交流,学生们能共同提炼语言表达的规律,进一步提升自我。

例如,在《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组,并为每组分配与课文紧密相关的探究任务。这些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宗璞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将紫藤萝的盛开景象刻画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积极讨论,共同探索宗璞的写作技巧。他们不仅总结出了诸如“借物抒情”等描绘紫藤萝瀑布的方法,还学会了倾听和借鉴他人的观点,通过交流与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这一过程不仅深化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在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相互学习中逐渐掌握了语言表达的规律。他们学会了如何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这种能力的提升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在社交场合中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

四、构建课堂表达舞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提升

在语文课堂上,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宝贵平台,设计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课前三分钟演讲”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演讲前,教师应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胆怯,同时鼓励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使演讲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其视野;在演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应重视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话题,使演讲内容更具深度;此外还应对学生的演讲技巧进行细致入微的指导,从站姿、手势到语气,都给予详细的讲解和个性化的建议,助力学生提升演讲水平。除演讲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锻炼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培养社交技能。综上所述,课堂平台是锻炼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设计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实现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飞跃。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依托课文情境、教师示范引领、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构建课堂表达舞台等多种策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策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在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交技能。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诺思园.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3(3).

[2]王宇.初中语文中语言技能专项知识的关联性建构[J].教育导刊,2023(1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