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褚国娟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高中等教育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112400

摘要: 情境教学法的精髓在于构建贴近学生生活、极具吸引力的真实场景,鼓励学生沉浸其中,亲身体验与实践,从而掌握知识与技能。该教学法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探究精神与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运用多元手段,如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辅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47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实物、音乐、语言等多种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系列充满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这些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一个仿真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积极的情感反应和态度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还能促进他们心理机能的发展,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意义

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相比,情境教学法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学习成长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表达创造机会。在情境学习中,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第二,情境创设的方法比较多样,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往往会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这有利于增加语文课堂的吸引力,使所有学生都有参与课堂、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作为情境教学的策略之一,能够巧妙地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它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枯燥,转而通过模拟或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以《腊八粥》一文为例,教师可先在课前布置特别任务“我家的腊八记忆”,鼓励学生向长辈询问关于腊八的习俗,尤其是腊八粥的制作过程及其背后的故事。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提前预习了课文,更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好奇心。随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小厨师”体验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利用模拟食材亲手制作一碗“腊八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腊八粥的由来和寓意,还需思考每种食材的象征意义,如糯米代表团圆、红豆象征幸福等,从而在动手实践中深刻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样的生活情境教学策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深刻理解了语文知识的内涵与外延。

(二)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情境以其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特点,深受小学生喜爱。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字词接龙”“词语闯关”等,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新词,提高词汇积累量。该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少年闰土》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先设计“词语接龙”游戏,以课文中的某个生僻字或新词为龙头(如“闰土”中的“闰”),引导学生依次接出以“闰”的末字为首的新词,如“闰月—月光”等。这样的游戏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词汇储备,还有效锻炼了学生快速思考与反应的能力。每当有学生遇到困难时,全班学生共同寻找答案的过程,又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助与合作,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接着,教师可以设计“词语闯关”游戏,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能力,精心设计不同难度的关卡。初级关卡侧重于词语的基本认知与解释,如“猹”字的读音与含义;中级关卡引入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辨析;而高级关卡则挑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如用含有“趣”字的成语描述少年闰土的生活。这样的梯度设计,既保证了每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关卡中获得成就感,又促使学生在不断挑战中增加词汇积累,深化对字词的理解与记忆。总之,游戏情境不仅让字词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以及持续探索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借助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一,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的调查和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中问、在问中学。第二,教师要在合适的契机提出问题,确保问题可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教师要明确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活动,问题作为情境创设的“支架”,对情境教学法的价值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全面分析教学流程,寻找创设问题情境的机会,构建有问有答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问答中参与课堂,提升课堂的参与性。

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例,为了指引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借助童话故事传递的中心思想,教师围绕故事的精神内核提出了几个问题,创设了问题情境。第一,老屋为什么一直没有倒下呢?第二,老屋和很多小动物之间都发生了有趣的故事,有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一段呢?为什么?第三,你从老屋身上学到了什么?第四,如果让你续写故事,你会朝着哪个方向写?教师提出的四个问题紧密贴合文章主题,环环相扣。在问题情境的指引下,学生顺利梳理了故事内容,从老屋和不同动物发生的故事出发,深入阅读课文,成功划分故事层次,从问题情境中总结了老屋慈爱、善良的形象,并形成了续写思路,将续写的重点放在老屋和小动物之间的温情相处方面,在不改变老屋善良、慈爱的角色内核基础上完成续写。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需进一步深化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完善相关实施策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娟.创设情境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J].陕西教育(综合版),2023,(10):42.

[2]拜芳.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3,(1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