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每天都在向社会输送着数以万计的各专业领域人才,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将对学生专业培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以便于学生在某一领域专业的深造,并使之成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最有力的保障。基于此,笔者认为当下的中职学校舞蹈专业教学需要紧跟创新教育革新步伐,通过教育教学的不断创新,使得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在创新课堂上得以更好的发展。
一、教学理念创新,深化学本位思想
在当下的中职舞蹈教学中,笔者认识到舞蹈教学仍旧采取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应试思想非常严重,在教学中并未能体现出任何创新的教育理念。对于中职舞蹈教学来说,基于对社会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中职教育应该尽早明确教学方向,要以培养具有专业素养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为目标的综合性人才。舞蹈专业教学也同样如此,基于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不断创新当下的舞蹈教育理念,以理念为根基,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实现中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标。
创新化舞蹈专业教学理念应该遵从素质教育理念,要坚持以人文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个性教育、审美教育和创新教育。如在古典舞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师“一言堂”局面,让学生参与进来,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同学们,谁能来做出自己最喜欢的古典舞动作呢”随着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在下面“各显神通”,有的表演兰花指,有的表演剑指,有的表演拖掌,教师随即点名一名表演兰花指的学生,并询问她如何才能表现出兰花指的魅力,这名学生便一边表演一边为大家讲述动作要领,最后教师再让她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喜欢兰花指,同时也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兰花指在古典舞动作中的魅力,进而促使学生通过分析和思考,领略到兰花指表现出的中国古代女子羞涩的神韵。在这样一堂舞蹈课上,正是因为教师秉承着学本位的教学思想,才真正认识到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并在学生学习中提高了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的积极性。
此外,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情绪和情感,舞蹈教学在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也可以起到愉悦身心、放松心情的效果,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即掌握知识又体验到快乐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每一位中职舞蹈教师学习。
二、教学模式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兴趣无疑是最佳的调味剂,是有效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我们很多教师在舞蹈课堂上习惯于传统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说教、学生练习的方式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这种模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多样化教学形式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舞蹈专业的魅力,促使学生自发的、积极的融入到舞蹈课堂上,这样才能有效提升舞蹈课堂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时,笔者就引入了“课本剧”教学方法,先是给学生讲解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故事情节,为学生分析故事中涉及到的舞蹈形象,故事情节从开始,到矛盾,到斗争,再到高潮和结局,非常符合“课本剧”要求。当然,在以往的教学中,“课本剧”只会出现在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甚少涉及到“课本剧”的设计、编排与表演。笔者在有关内容教学中大胆引入“课本剧”形式,在给与学生足够的引导之后,放手让学生去设计和编排,班级每一个小组都具有参加表演的机会,他们将课上内容与其它艺术表现形式或者是生活中元素相结合,给舞蹈课堂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有的小组在梁山伯第一次出镜时串入《最近比较烦》背景音乐,梁山伯带着一副眼镜一边念着《沙扬娜拉》一边和祝英台告别。有的小组在梁山伯知道祝英台是女孩子后,串入了《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实的感情摆在我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会大声的说‘英台,我爱你’。”在“课本剧”设计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无时不在课堂上闪耀。至此,通过新型的“课本剧”教学形式,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将舞蹈与知识、技能、语言、实践等结合起来,更是在设计与表演中体验到了舞蹈学习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课本剧”为学生创造才能的发展提供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三、师生关系创新,构建互动舞蹈课堂
在任何一门学科课堂上,师生双边互动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传统中职舞蹈课堂上表现的并不是很好,教师更倾向于单向的知识传递,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感受以及师生之间产生的有效互动并不是十分的关注。在创新教育背景下,笔者认为师生关系也应该成为创改的重要对象,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并促使学生在互动中积极参与到舞蹈课堂上来,从而使得舞蹈课堂成为大家的课堂。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评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在学生动作示范表现良好时,教师可以给予精准的鼓励,当学生在经过数天努力后做出一个标准动作,教师也要给予情感上的鼓励。当学生在训练中遇到挫折时,教师要以鼓励帮助学生寻找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伴随着教师教学的开展,学生也会在学习中不断的产生自己的一些想法,有的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表述,有的学生对动作完成有自己的创新理解,也有的学生想要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一个反馈和评价,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要给予学生开口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养成大胆发言的习惯,在与教师、学生不断互动中生成活跃的、积极的舞蹈课堂。
四、教学媒介创新,促进舞蹈教学发展
在传统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教师教学主要依据于教材内容,即教师在课堂通过“讲教材”方式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基于传统媒介的舞蹈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材内容是死板的、滞后的、机械的、有限的,在这一背景下,中职舞蹈教学也势必存在着有些局限性,随着信息技术走进各大学校课堂,其给中职舞蹈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它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更加的趣味化,让难学的动作变得更加的直观,让舞蹈知识更加的丰富,由此对中职舞蹈教学产生了较为深厚的影响。
比如在学习民族舞时,除了与舞蹈直接相关的各种动作之外,有关当地风俗、服饰、语言、建筑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相关教学的开展。以往教学只能通过教师口头说教形式为学生介绍这些内容,单一的听讲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听讲兴趣,也无法让学生产生直观的视听感受,在多媒体这一媒介下,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当地的民族服饰,可以听到当地的民歌,可以真正走进所学习的民族舞蹈中。
再比如在学习一个难度较大的动作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精心设计微课视频,通过360o慢动作播放,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到具体的舞蹈动作,在课上教学转瞬即逝之后,学生可以在课下随时观看微课视频,在反诉琢磨中达到深度的学习效果。当然现代化教学媒介在舞蹈教学中还有着诸多的运用,我们教师要善用现代化教学媒介,以更好的促进中职舞蹈教学发展。
总而言之,中职舞蹈专业教学有着较大的社会需求量,但是其相关教学事项和任务也同样任重道远。我们教师应该重视舞蹈课堂的创新化发展,以保证中职舞蹈专业未来发展道路更加的宽广。
参考文献:
[1]袁媛.中职舞蹈艺术教育的融合创新实践研究[J].参花(下).2021,(06):89-90.
[2]江玲.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J].作家天地.2021,(08):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