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是将人们思维与智能系统相结合,为处理工序赋予人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们执行指令。同时,人工智能借助外界终端传感系统,为智能处理赋予感知能力,与传统智能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相比,人工智能具有较高的柔性化,通过自匹配功能,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及处理。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而言,精密化的数据集成及操控是自动控制的基础保障,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撑下,数据信息的高度集成管理与驱动,可提高自动控制功能的应用权限,保证在既定数据交换及计算模式下,自动化控制功能实现的精确性。文章针对人工智能技术支撑下电气自动化控制应用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概况
现阶段,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智能化优势极为显著,具有信息化及科技化的特征,已在多个领域中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形式及娱乐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目前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应用期间,仍存在许多需要优化、完善之处,例如能耗高、自动化水平低、应用局限性等。为了使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在多个领域中实现应用,增强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可行性,相关技术人员应做好相应的创新及研究工作,强化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功能,以此使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各行业。
2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2.1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合作
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合作,应在部分技术的运用方面,面向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做好创新,使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能充分满足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的多方面需求,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多元化技术融合,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及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双向互补能力。另外,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合作,必须做好对技术应用的实用价值及适用环境的优化,根据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管理环境及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要求,制订科学的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方案,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形成紧密衔接。
2.2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
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背景下,技术人员可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优化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运行环节,丰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功能。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期间,技术人员应做好产品更新换代工作,实现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优化目标。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设计及研发阶段,利用PC系统对管理系统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加以融合。统一的标准接口不但能够使控制系统生产企业与硬件数据相互结合,还能够避免出现通信不畅的问题。
2.3实时监测与模拟实验
为了保证智能监测的有效性,需要对变压器进行实时监测。在监测的过程中将数据收集整理出来,作为后续机器训练智能设备的重要工具,进而建立起与之相关的各类模型。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在传感器的利用下,将信息数据以模型进行匹配,明确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而提升监测的有效性。变配电站在常规的情况下,变压器的工作温度维持在50~70℃之间,但是变压器一旦出现故障,比如变压器的内芯出现锈蚀,就会导致变压器的电阻增大,在运行的过程中,温度也会相应提升,给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本次实验中,将变压器在30d内的工作数据收集起来,了解在不同的负载情况下,变压器的温度情况,以负载的具体情况建立起相应的模型,其中负载超过90%即为过负载,在20%以下为低负载,在40%~80%之间为中等负载。进而将不同故障情况下,变压器的温度数值记录下来,比如过电流、过电压和内芯熔断等。将实验中所有的数据集中在单片机中,利用随机森林法进行机器训练。随机森林法有助于提升机器训练的效率,使用该训练方法,当样本进入到定义空间内,可以随即完成识别工作,对应的故障类型也将被精准确定。为了明确训练的效果,在10万个基础样本之上,投入变配电站的1043个样本,得出结果可知,在1.8s内,所有的样本已经完成分类工作,决策树提供的样本定义已经达到100%,由此可知,机器训练的效果较好。为了确保在完成机器训练之后,变压器的辨识能力,在随机森林定义空间内代入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的常规值。如果决策树对样本的定义在常规值允许的范围之内,将不会出现警报。
2.4统一协调化
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统一协调化发展能够使相关产品实现周期性规划及设计,利用统一协调的规划方案,满足生产环节的各项要求,为企业生产及后续销售环节的展开提供有利的条件,降低人力、物力投入,提高产品生产效率及企业经济效益。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协调统一发展还能够使接口更加标准,技术人员可在办公室内远程对电气自动化工程运行环节加以监控,确保电气自动化工程运行环节中产生的各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无丢失及损坏现象发生。
2.5提升人工智能技术整合能力
与传统意义上的技术优化、技术整合概念不同,面向人工智能技术的整合与优化,必须充分做好对基础技术结构及核心技术内容的掌握,在完善核心技术框架的基础上,弥补技术空缺及技术内容,有效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技术缺失,为未来更好地发挥该技术优势创造有利条件。
3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优势
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便利性将显而易见,主要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四点:1)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收集数据并完成数据的运算将大范围提升电气自动化的现实管控效果。2)电气系统中的主要设备模拟数据值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同步进行监控。3)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操控监控系统效率明显较高,在自动化管控电气设备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要操控键盘和鼠标即可。4)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将出现的差错记录下来,通过这项技术,可以监测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每一个环节中存在的失误,并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设备,让设备达到最好的状态,进而提升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性。
结语
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下,技术工艺及其具体应用范畴不断拓展,要想实现以技术为驱动的发展,工业产业必须探寻工业生产需求,结合技术理念,分析不同驱动场景下,工业生产应当遵循的原则,保证技术与生产之间的合力。电气自动化控制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借助人工智能系统实现自动化、柔性化的操控,提高生产精度。期待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国家应加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助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吉长.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探索[J].科学技术创新,2017(7).
[2]彭子琴,阿布牛拉,陈丽娟.浅析人工智能在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爱情婚姻家庭:教育科研,2021(7).
[3]陈诚.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3).
[4]张云鸽.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思路分析[J].南方农机,2019,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