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谈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杨兵,徐光强

山东中茂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禹城分公司;山东禹城;251200

摘要: 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是电力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涉及的专业较多,对服务的要求较高,受到政策与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其成功与否与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息息相关。目前,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建设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章就电力工程配电线路项目的特点展开研究,探讨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并对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 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DOI:10.12721/ccn.2025.15709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精确的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不仅关乎工程效率,更直接影响到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行业标准的提升,如何有效地应用先进技术,同时确保工程质量,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有助于优化施工流程,提升电网建设的整体质量。

一、电力工程配电线路项目的特点

(1)施工地点多

其不仅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广泛性特征,而且在地形和环境条件上也极为复杂。施工地点包括繁忙的城市街区、偏远的乡村地区甚至是地形崎岖的山区,每个地点都面临着不同的挑战。此外,跨越不同地区的线路设计和施工还需要考虑地区间的电气连通性和系统兼容性,以确保整个配电网络的稳定和可靠性。

(2)施工环境复杂

配电线路施工的环境复杂性是电力工程面临的一项关键挑战,涉及多种变量和不确定因素。部分线路工程的架设需要经过山林、湖泊等地方,这增加了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的复杂性。

(3)线路交叉

部分小型城市配电网规划不合理,导致线路交叉配电十分普遍,这增大了施工风险。交叉线路会导致电源点分散、数量多,极容易出现低压反供电的情况。

二、电力工程配电线路的施工技术

(1)施工测量技术

施工测量技术过程涉及到高级测量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如全站仪、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以准确定位电线杆和输电线的具体位置。这些高精度的测量工具能够提供详细的地形数据和地理位置信息,对于复杂地形或密集建筑区域中线路路径的规划至关重要。精确的测量不仅有助于优化线路设计,减少材料浪费,还能预防潜在的施工错误,如线路与建筑物的不当接近或穿越禁区。此外,施工测量还包括对现场环境的详细分析,如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和周边植被情况,这些数据对于确定支撑杆的类型和深度,以及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尤为重要。

(2)基础施工技术

在基础施工中需要从施工现场情况、电力工程施工要点入手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与施工方式。稳定工程建设中的杆塔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需要保证杆塔在工作中不会出现变形、倒塌等影响具体电力工程建设的情况,这也是电力工程线网管理的重点。基础施工中岩石嵌固工程的目的是降低施工成本,但是这一技术对抗拔承载力的要求较高,只能在覆盖层较浅的地段施工。施工前要进行岩石试验,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电力工程的阶梯形基础施工具有较强的刚性和抗压性特征,在工程施工中应用范围较广。施工前需要做好模板浇筑,将埋置点设置在混凝土、较深的位置,不能在流沙区域。若是发现施工位置的吃力较深,作用力过大,可以采用灌注方式施工,在浇筑的时候要对混凝土混合比进行优化,确保工程质量。大板基础具有底板薄而大、埋设浅、钢筋数量多的特点,可以应用不易成形的塔位,例如土粉细砂塔位。复合式沉井一般是上下两层,上层是方形台阶基础,下层是环形钢筋混凝土沉井,适合应用于地下水丰富且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基。施工中需要关注水位对混凝泥土浇筑的影响,当水位较高时要用井箍将外围水分隔开,且在水泵抽水时填充一些较大的石块。

(3)架线施工技术

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确保电缆在整个线路上均匀受力,同时保持适当的张紧度,以避免由温度变化或风荷载而引起线缆摆动和疲劳。架线施工技术是电力工程配电线路建设中的核心环节,其涉及电缆的悬挂、张紧和连接过程。架线作业通常会用到特殊的架线设备和工具,如张力器和电缆滑轮系统。这些工具使工作人员在保持安全的同时,能够准确控制电缆的张力。在架线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线路的电气特性,如电阻和导电性,以及电缆的物理特性,如重量和弹性。这要求电缆的选择和处理必须符合电气工程的严格标准,以确保电力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的质量控制

(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技术准备中需要确定施工图纸、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建设组织管理机构、施工地区的经济环境、施工条件等各项影响因素,做好预防措施,避免不良因素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做好技术准备是保证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也能为后续施工推进奠定良好基础。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遵循施工图纸、工程设计说明规范进行,要依照技术性文件有序开展,并且对设计过程实施质量跟踪、设计审核。施工企业在接收电力工程配电线路项目之后,相关利益方要共同进行审计文件技术交底、制定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准备技术资料等,共同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提出利于施工建设的改进方案,确保设计质量,为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在电力工程配电线路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项目按照设计标准和安全规范顺利进行的关键。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侧重于现场管理和监督。施工现场需要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以确保所有施工活动都符合预定的设计图和规范。例如,对于土方工程、基础建设和架线作业,必须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监督,以确保每一步工作的准确性和合规性。为此,采用先进的监测和测量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如使用激光测距仪和电子水平仪来确保结构部件的正确安装和定位。同时,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进行定期检验也是不可或缺的,包括对电缆、绝缘材料和支撑结构的质量控制。此外,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也是质量控制的一部分,包括确保施工人员遵守安全规程,使用合规的防护装备,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

(3)验收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①设置竣工验收质量评判标准

施工验收是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配电线路施工验收之前需要制定验收质量控制标准,制定验收工艺标准、施工工艺技术、各项功能要求等。同时还要明确工程建设配电线路施工各方的责任与义务,确定电力工程配电线路施工中各个环节的验收标准,保证整个工程建设配电线路项目验收的规范,保证验收评价精细、全面。

②重视隐蔽工程验收

电力工程配电线路项目中的隐蔽工程是指在施工中被后续工序覆盖的部分。隐蔽工程如果存在工程失误,极有可能导致质量缺陷。隐蔽工程出现问题很难被发现和认定,给电力工程配电线路项目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若是造成返工,不仅会延误工期,还会增加施工成本,甚至导致其他施工环节被调整、变更。因此对隐蔽工程的关键点实施预控十分必要,这也是电力工程配电线路验收的重点。

③成品保护制度

电力工程配电线路项目设置成品保护制度的目的是防止某个工序或者某个分项工程完成的部分成品因为后续施工遭到破坏,有利于明确施工人员的责任与义务,保证移交工作合规。实施成品保护制度要对工程各个工序环节进行总体把控,需要综合分析、合理安排各个施工工序和施工进度,防止电力工程配电线路项目施工不到位影响施工质量。

四、结语

电力工程配电线路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是确保电网稳定和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从精确的施工测量到基础施工的技术细节,再到架线施工的高效实施,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对技术精湛和细节严谨的追求。同时,全面的质量控制措施,涵盖了从项目起始阶段的规划和材料选择到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及最终的验收测试和客户反馈,有利于保障项目的整体质量和长期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怡.电力工程建设中输电线路施工质量的技术控制[J].电力设备管理,2021(8):142-143,238.

[2]孟鹏.配电线路施工中的接地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2022,51(5):234-235.

[3]潘晓杰.电力工程10kV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研究[J].大众用电,2021,36(1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