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农村少年宫开展音乐社团活动教育的问题及实施方略

卢红峡 杜春苗 孙文雅

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交口乡中心学校,河南三门峡,472000

摘要: 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创新型的载体,主要是依托于农村中小学校存在的,包括9年一贯制学校中的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少年宫社团活动是教育部为了落实《乡村教育振兴计划》,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少年宫课程计划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本活动以“生动、活泼、自主、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素质教育和配合“减负”工作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使广大少年宫生都能够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为工作目标,从而达到促进少年宫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少年宫;农村;社团活动;教育
DOI:10.12721/ccn.2021.1570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应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艺术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通过自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以实现培养学生具有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本文从中小学音乐社团相关概述入手,结合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几点适用于农村中小学音乐社团建设与活动开展的教学方略。

一、农村少年宫社团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规范指导,社团存在多为表面形

一些农村的少年宫校已经意识到需要给学生开设社团和组织社团活动,但是大多少年宫都没有考虑到社团的开设只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手段,学生才是社团活动项目的主体,这导致这些少年宫在开设社团的时候没有对学生进行了解,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通过社团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辅导和教学。这样的社团设立并没有体现社团活动的真正意义,其本质上还是通过其他手段增加学生课程,加大学生学习压力,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社团的存在将名存实亡,不利于社团的发展。另一种情况就是少年宫本身就对社团活动不重视,完全采取了放养式管理,教师完全放手会让学生完全无法展开社团活动或是展开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少年宫的社团活动指导老师本身也缺乏活动开展经验和指导经验,这样的情况下,少年宫的社团设立将流于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起到任何实质作用。

(二)教学条件落后,社团设立难以展开

教育改革后,国家提倡学生要多元化发展,农村少年宫也尽力配合国家的教育发展,但是受到资源影响,很多教学措施在落实上遇到了困难。由于农村经济落后,教育资源与城市有明显差异,导致农村少年宫社团活动的开展受到了限制,这让农村少年宫社团设立处在一个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的境地[1]。作者将问题分为两面:第一方面是农村学生具有特殊性,他们既要上学,也是家里不可或缺的劳动力,在每日下课放学后还需要帮助家里做一些农活,加上当天的课后作业负担,学生疲惫的身心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参加社团活动,没有人参加的社团也只是名存实亡;第二方面就是社团物资紧缺,由于农村少年宫的教育资源有限,一些基础的教学设施都不完备,像篮球社、足球社等需要设备场地的社团根本无法进行活动,而社团活动不能只纸上谈兵,是需要实践的。

二、实施农村少年宫社团活动的策略

(一)重视农村学校音乐社团建设,进行规范管理

农村地区的学校要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庭等各个方面加强对音乐社团建设的重视度,坚持素质教育新理念,积极探索建设符合农村中小学音乐社团建设与活动开展的方法,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感悟力,帮助中小学生在音乐中发现美,感知美,传递美,将音乐培养成自己的乐趣,用音乐激励成长,养育内心,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2]。而要发挥农村学校音乐社团的积极作用,则须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机制,成立由校长分管、其他部门协调、音乐教师主导的工作小组,通过相应联动机制的构建,实现农村中小学音乐社团活动的策划、实施和监管一条龙服务。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可同步创建中心音乐社团、草根音乐社团等,通过社团形式的不断丰富完善各项章程建设,以提升社团组织管理的规范性,为农村学生的音乐素养培育奠定基础保障。

(二)坚持以生为本,注重中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音乐社团活动能快速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彰显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能力,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因此,在农村中小学音乐社团建设与活动开展中,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具体教学方略包括:第一,加强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教学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对快速吸引学生投入到教学内容,激发其探知欲望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如,在《布谷》学习中,可通过竹乐器创设音乐学习情境,让学生对竹棒、竹沙锤等不同音乐的质地和特点有更直观的认知,在亲自敲击演练中感受其音色变化,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力。第二,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农村地区的学生很少有上台表演的经历,因此在音乐表现中经常会很羞涩。教师可适当引入乐器,通过辅以歌曲伴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探索,激发其表现力。如,在《打花巴掌》学习中,笔者先让学生对乐普节奏有所了解,然后让学生敲击不同的西溪竹乐器,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不同节奏的竹乐器有了更深的了解,有的学生甚至能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进行自主发挥,自我表现力提升。第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对课外教学资源进行开发,打开学生认知外界的大门,通过音乐视野的不断开阔而增强好奇心,激活对更多知识元素的探知欲,从而提升自己的音乐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创设多样的社团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在音乐素养的提升中提升实践能力。

(二)丰富社团活动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保证农村学校音乐社团建设和活动开展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通过丰富音乐社团形式和活动内容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力,塑造其综合素养。其中,音乐社团的内容可细化至歌唱音乐社团、器乐演奏社团和表演社团等[3]。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创建了中阮乐器社团,建团目的旨在丰富学生的乐理知识,提升演奏水平,授课方式包括听和练两种,学生对音色、节奏、力度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渐渐也能掌握中阮乐器的使用方法,并获得了美好的艺术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先让学生掌握执琴、手形等,当姿态摆正之后,再慢慢进行弹挑演奏练习一些常见的简单乐曲,如《花好月圆》等,实践证明,学生的演奏技巧、人文素养和个人品质等均有所提升。

三、结语

农村少年宫社团组织建设活动,作为一项周期长的工作,农村少年宫要想取得理想的建设效果,就必须秉持多元化建设理念,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社团组织形式多样,活动项目也是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打破班级、年级限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选择活动项目。对社团活动进行针对性的评价,整合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组织新形式,加快农村少年宫社团活动组织步伐的基础上,自然也能够满足广大学生差异性需求。

参考文献:

[1]丁小琦.以艺术、科学的方式完成少儿的社会教化:少儿素质培养的社会文化路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20(2):7-8.

[2]马婷.社区青少年宫少年宫活动课程实施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兰州市两所社区青少年宫少年宫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3]常耀.公共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拥挤感知问题研究:以杭州西湖休闲旅游资源使用者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