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课堂革命背景下的音乐深度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探索

童淑妍

兰溪市兰花小学,浙江金华,321100

摘要: 音乐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艺术学科,不易理解,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纵观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学校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说教的现象比较多,实践活动非常少,忽略师生互动和学生的音乐创造,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融入其中,导致真正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寥无几,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为了让音乐课堂回归本真,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业务素养,改变原有的备课模式,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创造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课堂生成,从而让学生真正“乐”学。
关键词: 课堂革命;深度课堂;回归本真;音乐要素;体验;实践;创造;探索;教学模式
DOI:10.12721/ccn.2021.15702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符是最美的文字,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思想的共鸣,是情感的宣泄。它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艺术,若不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就很难掌握作品的内涵。灌输式的教学常态,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让音乐课失去本该有的趣味性。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为了让音乐课堂回归本真,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音乐、创造音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课堂生成,从而让学生真正“乐”学,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深度思考,变革音乐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中如兰绽放!

一、 课堂“音”改革  修为当先行

全球化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音乐人才要想成为行业和时代的佼佼者,必须努力学习本行业的专业知识,掌握音乐演唱业务技能。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行,学校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对当前音乐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也在逐年增加。部分音乐教师,已成为骨干教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变得按部就班,不愿想、不想想、不开拓了,这就需要他们经常开展经验交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部分名优卓越的教师,缺乏理论的支撑,不能讲出一些教学经验的理论依托,这就需要他们阅读大量前沿的理论书籍,改变自己看问题的方式,开拓思路,创新思维,做相关的概念性总结,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优化教师的成长平台,和专家对话,可以让教师的教学更有理论和实践的针对性。专家诊断可以直击问题所在,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本次培训让我接触到比较前沿的音乐教育理念。浙江省音乐教研员、特级教师杜宏斌老师以《回归原本的音乐教育》为论题,全面、透彻的为广大音乐教师讲解了前沿的音乐教育方向——回归音乐本质,回归育人本质。什么叫回归本真的音乐课堂,名师工作室的优秀教师结合高端理念展示的朴实中透着惊艳的课堂,让人惊叹,原来“以生为本”,“深度学习”,“真正的音乐学习”可以这么做!也理解了“学生作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到音乐制作,音乐的表达是一种意义的表达,不是简单的制造声音”的意义所在。

二、课堂“音”改革   备课重实践

当下音乐教师的备课过程中,抄教案的现象屡见不鲜。对于刚入职的教师来说,“抄”名优教师的案例有一定的教学引导作用,但是这种“抄”的背后藏有较大的隐患,即教师的思维得不到发展,久而久之会产生“惰”性,教师也因此失去思考能力。我们应该从儿童视觉出发,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内容,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充满的活力!

(一)弃“抄”,“乐”动 

新入职教师在“抄”的过程中,特别是在课后一定要有二次备课和反思。非新入职的教师,一定要杜绝“抄”的行为,深入挖掘教材的音乐要素,比如:节拍、速度、乐句、力度等。备课过程中,自己可以先进行操作演练。

比如三年级《一只鸟仔》一课,备课时,可以深入挖掘这首歌曲文化特点、节奏、衬词、滑音等特点,歌曲共四个乐句,可以以节奏X X|XX XX |X0 XX |X - |为切入点,设计体态律动, 拍手 拍手|左肩 右肩 左腿 右腿 |左脚 0 右脚 左脚 |右脚  - |,然后以乐句为单位找一个空间走动,听到下一个乐句换一个方向走,教师备课时,可以自己先“玩”起来,课堂中再带学生一起“玩”,这样的课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

(二)爱“生” , 激“趣”

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音乐教研员尹丹红说:“一位拥有丰富‘学生知识’的老师,一定是深受学生喜爱、课堂教学极其有效地老师,他能精准识别不一样学生的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节奏、认知特点,从不同途径和方法上顺着‘这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最适切的支持。”是啊,要读懂学生,老师除了钻研教材、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外,还需要研读教育学、心理学,关注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能将老师的能量转化为学生的能量。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儿童视觉,在相应的推理和判断后进行实践演练。

三、课堂“音”改革   “乐”创共参与

“让学习真正发生!”深度学习、深度教学是唯一的途径。怎样才能让学习真正发生呢?观察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发现,有效课堂中学生的参与与互动都特别频繁,这是共性。

(一)捕捉“音”素,“乐”享课堂

捕捉音乐要素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习兴趣、让音乐回归本真,让学生沉迷其中。

(二)捕捉“音”素 ,“乐”创音乐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音乐创造一是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音乐课堂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关注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需要有足够的热情、足够灵敏的音乐感觉、足够灵活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构建和谐生动的课堂!我们需要有终生学习的态度才能与时俱进, 我们要做一名有心的教师,做一名多学习、常反思、敢创新、善总结的教师;做一名发展自我,读懂学生,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老师;我们要从解决问题出发,深入学习思考,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深度课堂从课堂革命开始!让学生因为我们的改革创新而在音乐课堂中如兰绽放!

【参考文献】

[1] 杨忠, 陈丽娟, 黄卫,等. 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C]//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九卷). 2017.

[2] 姚丽雅. 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课堂价值观重建:育人价值的经纬探索[J]. 中国音乐教育, 2019, 000(00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