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现阶段,我国慢性病发生率较高,且多发于老年群体中,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如常见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无论哪一种慢性病,均会长期性威胁患者身体健康,而且也会给其心理上带来一定的冲击,使得患者伴随有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1]。目前,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应当转变观念,注意提高其健康认知深度,这也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弥补,旨在让患者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所患慢性病,同时能够谨遵医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次研究中,便探究了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于某社区中选取78例已经被确诊为慢性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2例冠心病、19例糖尿病、17例高血压和20例脑卒中。经调查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意识清晰,可无障碍交流,无精神类病史、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本次研究已经征得所有患者家属同意,并已签署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法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使用不同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内男女患者比例为21∶18,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72.54±3.36)岁;观察组中包括有26例男性患者和13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74.48±3.58)岁。相比之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于对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措施,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为每一例患者均制定相应的健康规划。
观察组中使用健康教育护理。(1)建立档案:慢性病会长期性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在采取健康教育护理时,要为每一例患者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其进行体检,将相关体检信息录入至其中;通过档案的方式可以全面存储患者相关病情信息,对后续护理及治疗工作的开展有积极意义[2]。(2)健康讲座:据调查分析,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认知不足,如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锻炼、控制饮食,以此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但是部分患者总是不能摆脱过去的习惯,未能够重视饮食控制,以至于血糖水平仍然是居高不下,同时也对其身体造成了严重伤害。对此护理人员要定期组织社区内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讲座的方式来进行集体性健康教育,如对于高血压,要讲解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等,让患者能够加深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深度;另外,也要在社区内增加宣传栏,于宣传栏中张贴有关慢性病的健康知识,同时也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来实现健康教育,让患者每天能够耳濡目染,循序渐进地提高健康意识[3]。(3)心理干预:在慢性病影响下,患者不仅会有生理上的损伤,同时在心理上也会有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等,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那么在开展健康教育护理工作时要重视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如多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要相信医学、相信医生,告知患者遵循医嘱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也要向患者分享一些典型案例的优质经验,使得患者可以逐步树立自信心,这也对提高护理依从性有积极意义。(4)生活健康教育: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不佳,尤其是在饮食方面,可以告诉患者应该怎样科学饮食、合理饮食;而且还要加强与家属间的交流,告知家属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监督患者,科学、合理地引导患者,使其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4]。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和、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使用SF-36量表评估,最高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5]。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的统计学处理工具选用SPSS20.0,使用“x̄±s”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表示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X2检验,若数据间差异较大且存在有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健康行为分析
应用健康教育护理措施的观察组,能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和、遵医行为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健康行为比较(%)
2.2 生活质量分析
通过实际分析来看,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身体状态不佳,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慢性病的长期影响下,容易引发一系列突发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6]。目前,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有未能够遵循医嘱、日常生活习惯不佳的问题,而且自护意识、自护能力较低,这也给其家庭带来了较大负担。
通过本次研究来看,老年人的思想意识相对不足,对良好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合理锻炼等方面的认知较浅。当下,必须要重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7]。本次研究中,重点于观察组中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从不同角度来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如研究结果中表1可见,观察组能够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和、遵医行为的患者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慢性病类型较多,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加大了医疗负担,而通过提高健康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重视度,那么便可以有效实现控制,这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降低对家庭的依赖有重要意义,如本次研究结果中表2显示,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后,对健康知识的认知更加深入,认识到了适当运动、良好心态、合理饮食等方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得其生活质量有明显提升,较之对照组更优,(P<0.05)。
综上所述,慢性病对老年患者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对其加强健康教育护理,能够让患者深入了解疾病,正视并重视健康行为,这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华,瞿梅.以微信为媒介的社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05):25-27.
[2]袁冰,王旗.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赋权水平与自我管理及生命质量相关性[J].社区医学杂志,2021,19(01):51-55.
[3]丁霞.自我管理支持对慢性病患者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24):80-81.
[4]邵娜,仇燕青,孙忠华,钱婷婷,喻萍.照顾者共同参与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9):143-144+147.
[5]张永辉,魏国义,王以新,程雯,边连朵,魏晓明,王雷.社区慢性病患者用药安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师,2019,22(10):1881-1883+1917.
[6]王晓灿,吕冶芳,丁萍,王小燕,赵韧.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照顾者口服用药安全现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9,34(18):91-94.
[7]单长鹤,王雅珍,罗溪.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4):3517-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