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侧重于教师主导教学。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们的音乐灵感使音乐课堂再次焕发新的面目,以保证从根本上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这也是需要当下年轻教师不断努力实践、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激发学习的兴趣
作为教师其实都知道兴趣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相信并不是所有教师都知道答案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兴趣要从愉快的课堂气氛开始教师要活泼,要能够通过自己的手去弹奏出学生们喜爱的歌曲。因为小学生都是好奇的,他们很想知道那黑白相间的按键如何发出声音,而且还能如此有规律,让人听了如醉如痴。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音律入手,教授学生们相关知识。音律知识的切入还有其它乐器可行,比如吉他、手风琴等等,通过不同乐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要能够结合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过系统学习来为动画片配乐或者成为动画片主唱,这种类似于卡拉OK的做法,会吸引孩子们积极参与。另外系统具有评分功能,能够引起孩子们歌唱比赛,使得课堂气氛变得热烈。另外,在学生参加学校音乐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录像,将其作为教学资源使用,让学生们评价参赛选手的表演,从理论到表演技巧都可以点评,使得参赛选手得到成长,也让没有参赛的学生在理论上得到温习回顾。再者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表演短小的歌剧,让学生们一展歌喉。
二、创新教学的方法
要想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比如以前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把音乐的多解性变成单解性,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音乐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如在学习《十送红军》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红军长征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故事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十送红军》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增强学生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图片以及声音优势可以给学生展示出更加生动形象的画面,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和认知规律,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音乐描绘的情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内容,激发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进行“铁匠波尔卡”乐曲听赏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音乐中描绘的情境制作到多媒体动画或视频中,形成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进行铁匠形象的表演,并播放《铁匠波尔卡》这首乐曲,同时多媒体进行同步展示:早晨的森林中非常寂静,太阳开始缓缓的太出头来,小鸟也在森林中飞来飞去,开始唱歌,各种小昆虫和小动物出现在清晨的草地上……优美的教学情境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陶醉其中,学生也放佛走入到森林中。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讨论,体验音乐的美妙。当教师给学生再次播放乐曲的时候,学生不由自主的跟着音乐的节奏开始做拉风箱、打铁的动作,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充分的发挥出来,将乐曲的内涵无意识的展示出来,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到知识。
四、感悟音乐的内涵
一首经典的音乐曲目仅仅节奏流畅是不够的,其往往还有着丰富的内涵。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大多是经典的音乐歌曲曲目。对此,我们小学音乐教师便应当在教学中适当扩充音乐教学的外延,即引导学生感悟音乐作品的内涵,适时融入特定的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德与智的协调发展,这是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必要补充。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经典音乐曲目时,我便特意抽出时间向学生讲解了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感人故事,还有意识的为学生播放了《王二小》电影的片段,在故事及电影的双重情感渲染下,学生们才了解到王二小勇敢同敌人斡旋以及英勇献身的崇高品质。以此为基础,学生便能很好地做到怀揣着饱满的真挚感情进行歌曲的学习及演唱,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内心初步萌发了爱国的种子。而这恰恰正是《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音乐曲目流传的意义所在。由此可见,引导学生感悟音乐的内涵对于小学音乐有效教学所起到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有效性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实现,每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以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滴水穿石的毅力, 不断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个体需求,在充分创新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的同时为每一名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艺术认知,提供更多、更科学、更牢固的基础,也只有这样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够被称之为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蒋艺慧.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分析[J].戏剧之家,2021(08):114-115.
[2]王金梅.以生为本的小学音乐课堂评价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8):157-158.
[3]李菲.小学音乐课堂中集体音乐游戏的设计[J].文理导航(下旬),2021(0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