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让美术教学更有“格局” ——小学美术欣赏课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策略研究

张星宇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江苏省淮安市,223200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整个一线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众多学科都开启了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模式,在这场改革之中,我深有体会的是,在美术学科的这场改革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的理念和认知,有不少教师一直以来都是采用传统的刻板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人性化的开展,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等方面都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我对教学现状的考察和调研,我发现多数时候我们教育过程中最大的遗憾就是缺乏了时代感,让教育缺少了使命感。基于此,我结合以今年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背景,在日常的美术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渗透,本文从四个方面开展小学美术欣赏课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实践:挖掘教材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名家名作,诠释爱国主义教育;追溯美术历史,接纳爱国主义教育;迎合文化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小学美术;欣赏课;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DOI:10.12721/ccn.2023.15701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当下来说,我们的教育容易受到功利主义的侵蚀,结合本人的美术课程教学,我时常遇到几种家长,一种是对美术教育不加以重视,认为学生的学习要以中高考为指挥棒,只要中高考不考察的一概忽略,只求全力以赴开展主科的学习,这种方式之下,学生对待美术课程的态度也容易发生变化,出现不够重视、不够投入的学习态度;另一种是家长过分重视教育,从小就给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以求“拔苗助长”,这种方式容易给学生施加压力,甚至带来一些焦虑感,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业压力过大。近年来,伴随着一线教学实践改革的开展,我认识到美术学科其实从学生内心来说,他们都很感兴趣,每个人的内心,应该说都埋藏着艺术的基因,这个基因一旦发芽,就会变成一颗种子,甚至成长为参天大树。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确立,为一线美术学科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针对一线美术教学,我积极以今年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背景,在美术学科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下是我的几点实践体会:

一、挖掘教材素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首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元素,有的教师容易忽视教材,做了太多的拓展,导致学科教学根基不稳,有的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变得过于故步自封,导致学科课程缺乏一定的活力,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美术学科教学的有效开展,我认为教师要以教材为本,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一些有效的元素,从这些有效的元素出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做到从教材出发,将美术教材作为教育的根据地,才能稳扎稳打,扎实学科教学的根基。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的欣赏课中,会善于去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元素,当然这样开展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在拓展和延伸的时候做到得心应手。教师利用生活和自然景色创设教学情景。结合美术知识与学生平常的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架势可以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出发,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将美术欣赏与学生平常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美术欣赏才能展现出其生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比如欣赏一些国画作品,让学生探索里面的绘画技法,学生可以明确解析里面的几种绘画技法,进而可以一边提升审美素养一边理解绘画技法。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引导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熟悉学会的现有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情景教学方法做到具备连贯性。构建更为有效的技法教学。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着眼于对学生美术审美的培养,让技法与审美相结合,成就更为开放、有效、人性化的美术教学课程。也能引导学生升腾起对传统中国画的审美与兴趣,进而激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

二、结合名家名作,诠释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日常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名家名作,这些名家名作的故事,有很多故事会让我们深受感染和鼓舞,教师可以积极结合这些名家名作,拓展欣赏课程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领略、认知这些名家名作,积极学习他们身上的精神品质,提升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并且从他们爱国主义的精神品质中深受感染和鼓舞,激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比如在“做风筝”的课时中,学生虽然知道了风筝起飞主要是依靠了空气浮力以及平衡原理,随后我进一步进行延伸:“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古代有关于放风筝的故事吗?古代最早运用平衡原理制作风筝,是为了唬住敌方,箭不发兵不动,直到捷报归来……”通过这样的例子延伸,加强学生爱劳动、爱科学的意识,也能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此同时,我经常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名家名作,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名家名作在中国整个绘画历史上的地方与贡献,进而诠释爱国主义教育。

三、追溯美术历史,接纳爱国主义教育

翻开中国的美术史,里面有很多让每一个中国都感到骄傲的章节,我国有过悠久绚烂的美术史,审美自我们祖先开始就渐渐建立起来,直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都根植了审美的基因和元素。我引导学生一起感受美术历史,在追溯美术历史的过程中,体会到中国历史曾经出现出很多精美的画作,流传过很多有趣的画作故事,这些都能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升腾起爱国主义的情感。结合“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主题,我首先在课堂一开始就结合云数字教材中的资源为学生创设喜庆情境,让学生通过我给出的多媒体课件积极欣赏民间艺术作品,在欣赏过程中,我给学生介绍了关于民间美术的一些造型特点,比如夸张、变形、概括、对称,这些造型艺术特点在民间美术作品中较为常见,让学生说出“吉利话”,感知“吉利画”,了解和进行“谐音、寓意、象征”等联想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我提问学生:平时生活实践中见过哪些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一边板书一边认真思考,在后期的作业点评环节,以通过追溯绚烂多彩的美术史,让学生激发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四、迎合文化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年,我校开展了红色教育的主题活动,我的日常的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我积极带领学生一起参与红色教育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身体力行积极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忱。以学生们喜欢的剪纸活动为例,将剪纸活动与文化特色相结合,当地民间会有不少剪纸活动,特别是在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这样的节日时,当地民间会有不少剪纸活动,我园将剪纸活动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融合,积极构建有效的剪纸艺术活动。比如有一年春节时,当地村里都在剪窗花贴窗花,我带着学生们一起走访,和当地村民一起剪窗花,学生们通过剪窗花,了解到红红的窗花为新年增添了浓浓的年味,每一个窗花都凝结了新年的祈祷和祝福,窗户上贴了窗花之后变得非常好看。学生们发现窗花凝结了浓浓的乡土风情,这是新年的象征。今年我结合美术欣赏课,开展了学生画党旗活动吗,带领学生一起观看红色爱国题材的动画和电影等等,结合学校所开展的文化艺术活动,我带领学生一起参与童心向党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的绘画、书法、手抄报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打开了学生的视野和格局,让学生以更大的热忱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总而言之,基于今年中国共产党二十大胜利召开为背景开展美术欣赏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在激活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学习进取心、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加具备人文关怀,具备责任感,让美术课程有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与此同时,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将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日常的美术学科的教学之中,让美术学科教学拥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大的格局。

参考文献:

【1】黄桂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研究,【J】艺术科技,2014年12期

【2】孟利军,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年18期

作者简介:张星宇,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本科,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