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度日益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以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为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1、发展审美素养,体验情感
音乐欣赏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性和自主性,使自己能够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感悟音乐的美好。在学生审美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音乐中那些积极向上的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能够以一种美学的态度来欣赏音乐,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爱上自己的生活。
2、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主要内驱力,是学生关键能力和良好品质形成的重要前提。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喜欢音乐,才会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能以极大的热情学习音乐知识,从而为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赛马》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对教学形式加以创新,即先给学生播放歌曲和MV,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群马奔腾的场面,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关注,让学生感受蒙古骑手豪迈、勇敢的姿态,对此产生向往之情。这样有趣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了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素养。
3、培养学生深度思想,提高音乐修养
音乐学习要坚持思想性原则,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背后深刻的、优秀的思想,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小学音乐课本中所选择的作品,大都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性,对学生展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同时,学习音乐不仅仅是表面的知识传授,更应该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美育作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升内心素养和思想品质。
例如,在教学《游子吟》一课时,教师便可遵循思想性原则,充分挖掘这首古诗背后的思想性。这首诗本身就蕴藏了一种母亲对游子深深的惦念,用较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而如何在音乐中体现这样的思想情感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细细地品味歌词的内容和音乐的情感。教师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歌曲其实蕴含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在这样的主题内容下,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有关母爱的这首歌曲,大家畅谈一下自我的感受。”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便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可以更好地感恩父母。
4、组织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所以音乐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直接影响着音乐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音乐教师应重视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促进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排练音乐剧,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锻炼舞蹈、美术、朗诵及创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另外,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在情感,还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同伴相互合作,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锻炼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目的,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5、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爱学音乐
主体性是教学的主要原则,教师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他们的自身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高度,使教学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有效融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课堂学习才能更有效。
例如,在教学《八月桂花遍地开》一课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来感悟音乐的内在情感。教师可提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欣赏一首歌曲,大家在自主欣赏的过程中要仔细地感受歌曲的旋律情感,然后大家合作交流,将你的情感与本组成员进行仔细的交流和探讨,体会音乐的内在情感。”在学生交流探究后,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尤其是出现一些个性化的思想时,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见解,使其个性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凸显出课堂的创新性和思想性,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课堂中得以彰显。《课程标准》中针对小学音乐学科素养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可以以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充分自我发展的机会。
结束语: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尊重学生主体的能力发挥,让音乐学习可以更有内涵、更深刻。另外,教师要注重音乐本身的智慧、趣味和审美特点,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昭.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27-128.、
[2] 罗羚嘉.基于微课模式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究[J].启迪与智慧(中),2021(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