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研究

金蓉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青云小学,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数学课题,能够帮助小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和拓展解题思维,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有必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在数学计算过程中照搬公式,没有考虑到解题的关键点,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给学生提供正确有效的解析,而仅仅注重解题方法与解题答案,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应及时改正,寻找适合小学数学解题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小学数学;独立思考;思维
DOI:10.12721/ccn.2022.15719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同时,在教育过程当中也应该让学生养成一些好习惯,掌握对应的学习技巧。但从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都忽略了学生思维以及学习方法方面的教育工作。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活动当中,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具备这一能力之后,才可以独立地去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够独立地运用数学知识。很多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尤其是在解决数学问题这一方面,而这主要是因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下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时间,完全由自己来把握课堂的节奏。

一、在小学数学教育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数学学习实际上是具有较强技巧性的,任何数学知识都是通过一定的逻辑推导出来的,并且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时,需要学生自己去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学生必须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小学数学知识的难度并不大,但是很多学生的数学素养不高,数学成绩比较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当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之后,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明显的进步。因为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不只作用于数学学习,其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都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能够减少学生对教师以及父母的依赖。

二、设置简单的数学教学情景

由于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学场景不能设置得过于复杂,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学生活化。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份数学课堂教学难度打分表,待教学结束后,让学生填写此表,以便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真实感受。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也可以引进一些新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和微课教学,这些都能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相关知识时,对于学生而言,这些知识点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当中插入一定的图片,通过教学软件更为直观形象地为学生呈现出图形的情况。在具体图形的引导之下,学生在思考过程当中有一个参照,也能更好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充分利用微课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将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下载到互联网上,让学生通过教学平台预览课程,然后就自己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反馈给教师。教师允许学生以小组形式分组讨论学习问题,以课堂教授为动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思维表现能力。另外,组织策划不同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除了理论教学以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同时,在实践过程当中,学生也会发现一些新的现象,在产生疑惑的同时会对这些现象进行探究。另外,这些趣味性的数学实践活动还能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在生活当中看到某些数学现象的时候,也会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在生活当中也会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数学计算中想要成功攻克数学计算的难题,首先要读懂数学题目,明确题目的内容,然后再找出题目中答案的关键所在,最后通过计算公式就可以算出这道计算题。例如,让小学生计算4+2x=30。当学生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首先就需要明白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式,然后分析计算过程中的先后顺序,要遵循“先计算乘除,后计算加减的原则”。所以,学生在解答4+2x=30时,先将4移项移到30这边,变成了30-4,就成了2x=30-4,然后计算2x=26,最后用26除以2等于13,所以x=13。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始终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不在他人的引导之下,独立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应该给学生留下自我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数学问题。而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减少自身在课堂上的干预,从而降低对学生思维的影响,让学生敢于质疑教师的教学,敢于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 贾雄.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2.

[2] 尚永津.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3.

[3] 戴本琴.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A].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三)[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