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文:
一、 体态律动唤醒学生动觉,引发音乐情感,提高自主音乐需要
“动”是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的核心。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既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又害怕失败;既热情似火也腼腆内向;即渴望被认可又踌躇不前。“体态律动”教学法正好可以弥补初中学生阶段性心理认知的变化发展,又可以促进学生放松大胆的展示与表达,使教师教学尽可能地唤醒学生的动觉参与到歌唱、欣赏、创作之中去,进而引发学生音乐的情感的共鸣,提高自主音乐需要,进而实现对音乐内涵的表现。
如教唱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啊咿呀-非洲的灵感》一课。这是一首中非无伴奏三声部民间歌谣,歌曲伴唱部分由一个固定的音型不断重复。教学中如果只教唱歌曲旋律,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也不会对歌曲产生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于是,我马上把体态律动融入教学之中。先让学生分成三列站好,每一列同学唱一个声部,第一、二乐句随音乐节奏边律动边演唱三声部歌曲,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晰地体会三声部的层次感、韵律感和协同感。在演唱歌曲第三、四、五、六乐句时我为学生设计了手上的敲击的节奏型XX XX 0 XX X- 配合以脚步的律动动作,学生感到十分有趣和新颖,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了对非洲歌曲旋律、情绪、审美的理解、体会与表现。
二、 体态律动强化音乐感知,积累音乐体验,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任何单一的感觉通道所得到的音乐情感体验必然会相对单一,如果音乐只是通过听觉来体验,不足以是学生对音乐有强烈的感受。而体态律动除了听觉、视觉以外,更加入动觉来强化对音乐的感知进行直接情感体验,这样的音乐情感体验是运用联觉直接体验的,是由多种感觉的通道得到的,会强化学生音乐感知,积累音乐体验,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并促进学生的内心音乐情感更丰富、更强烈。
如教唱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伦敦德里小调》一课,通过体态律动两个层次的联觉感知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和音乐实践进而实现对歌曲的准确、丰富表现。首先,通过联觉强化感知。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站好;2.学生随音乐一起向前律动,教师打响指做稳定拍;3.在律动的过程中教师清唱歌曲《伦敦得小调》,学生感受歌曲情绪;4.在律动中学生自由运用现有的道具如丝带、小打击乐器等参与其中,增加情绪的流动性。5.请学生用手臂表现歌曲旋律的张力,先两人一组尝试,在逐渐增加学生数量直至全体同学参与到演唱与表现之中,将动觉、视觉、听觉、声觉连动起来。6.学生哼唱歌曲从无词到有词,即从音乐的文本体验到音乐的乐本体验。
歌唱时加入体态律动是一种声觉、听觉、动觉的体验,需要通过听觉感受音乐刺激,通过动觉实现体态律动,通过视觉进行观察和反馈,上升到内心审美的强化,再通过声觉表现出来。显而易见,体态律动的形式不仅是主体内部多觉联动的结果,而且听、动、视、声觉在体态律动形成的过程中已经完整的连接系统。
三、 体态律动强化音乐本质,辅助情感表达,提高音乐情感体验
我们在进行歌唱的时候,都会自然地运用到身体律动,身体的律动可见,音乐的律动不可见,当听到的音乐与看到的动作是一致的,就是同行同构。在时间中流动的音乐和在空间表现的律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音乐中的音色、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与学生体态律动的时间、空间、能量联系在一起,学生就会有对音乐体验的能力。当视觉与动觉的手眼协调,对时间、空间、能量的合作配合,也可以锻炼到学生的肌肉控制、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建立在按照空间、时间、能量的尺度进行的动作会变得更加标准核准确。
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彩云追月》一课。教师指定学生接唱的一句让学生自由行走,但规定在乐句结束前要回到自己的位置,这样学生必须对乐句有一个预期判断,了解到这一乐句的时间、能量与他想走动的空间之间的关系,才能准确地判断回到自己位置,增强乐句的内心感受。然后,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同心圆,边唱歌边向一个方向行走,唱到每一乐句旋律结束时,便改变行走方向,以此找到空间的变化感,当唱到歌曲最后一乐句时,根据旋律与音乐的情绪变化,手向上伸展达到能量的最大化。学生学会后可变化为两个圆圈并改变每一个圆圈的行进方,空间感的复杂化会让初中学生觉得很有挑战性。当然,还可进行卡农节奏的叠加,同行同构的体态律动活动会让学生在歌唱情感上会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感和成功感。
四、 体态律动丰富音乐创造,彰显学生个性,提升音乐文化理解
音乐是非语义的艺术,需要学生对音乐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体态律动能够强化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在音乐活动中积累音乐的形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进行体态律动的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丰富的音乐创造的同时也彰显学生的自我审美个性。
如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啊咿呀-非洲的灵感》一课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乐器-鼓,并体验多声部节奏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节奏的感受以及对非洲音乐的理解,创造性的敲出自己的节奏,形成新的多声部,学生之间可以分组进行展示和合作,体验非洲音乐节奏的魅力,并帮助演唱的表达。只要教师给出明确的、恰当的教学目标,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体态律动的自由的发挥和丰富创作,当然有形式上的变化、有节奏的运用、还有说唱的创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想象力得到自由的发挥,也丰富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和个性彰显。
实践证明,在初中音乐课堂中运用体态律动教学大大提高了原有的教学效率,可以帮助初中生对音乐进行深层次的欣赏与审美。
音乐育人的思想内涵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体态律动只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的手段,最终都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体验到音乐的美,教师在运用体态律动的同时,要挖掘音乐和体态律动的深度和广度,在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积极推动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