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研究

刘婷

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兴华街第二小学校,030027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也日益加深。在新时期,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她除了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对小学生的思想特征和行为特征进行熟悉,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小学生;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在提高学业成就的过程中,更要注意的是学生的精神状态。在课堂上,我们要严格地监控学生,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经验。新一轮的教学大纲调整后,我们将重点放在了缓解学生的学业负担上,使他们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心理上的休息。通过对学生进行辅导,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果,将德育工作与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针对不同类型的班主任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是当前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对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些认识,而对自己的认识和成熟还很欠缺。在这一时期,有些人还会产生烦躁、压抑、叛逆等负面的情感。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差、上网成瘾等,都会对他们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作用。而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宣传,不仅可以对其身心的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而且可以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善。所以,开展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对于其未来的发展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1.增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活动

小学生由于心理发育已进入成熟期,这时的小学生自我感觉比较强烈。但是,小学的学生在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存在着一定的抗拒。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培养。

首先,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观念进行适时的调整和研究,注重自我能力的凸显,锻炼自身的精神品质,培养和培养学生的正面、开朗的心态。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能有效地矫正他们的不良情绪。为此,可以采取班会、社会普查、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课堂授课,既可以提高初小学物理小学生的精神状态,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精神质量。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教学引导

因此,如何正确运用辅导工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其达到目标。例如,在德育方面,可以从小学选择一小批人,进行同样的辅导,并通过同样的方式来减少他们的精神问题。而在对小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思想方面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要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是对有较强的逆反情绪,则可以以其表现特征为中心,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减少其逆向情绪,从而使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使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营造构建和谐的社会及家庭环境

目前,网上经营活动遍及街头,有关方面虽然三令五申地严禁青少年出入,但收效甚微,对其监管仍停留在形式化的状态。城市里的居民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建筑的封闭性,居民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而且他们的社交圈子也越来越小。在这个时候,要从家庭教育中凸显其角色,父母要加强和小学生的联系,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认识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家庭因素还可以有效地推动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方式的形成。为此,要加强与家人的交流与联络,加强与家人的全面协作,利用多种途径对其进行指导。通过开展家长座谈会、电话沟通、走访等形式,促进对小学生进行家庭心理健康的宣传,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发展。鼓励父母为小学生们做好表率,并以他们的模范效应来培育优秀的道德品质。其次,在与父母进行交流时,还要掌握小学生的真实家庭状况,以便更好地制定和落实好老师的心理健康知识。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1.树立正确健康教学目标

小学是一个比较显著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时刻。在小学进行心理辅导时,要确立好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第一个层面是要主动地指导小学生在当前的小学文化氛围下迅速地进行调整,并对此进行适当的思想上的调整。第二个层面是逐步地指导和指导他们认识自己的女性,并在塑造一个良好的女性角色时用正面和正面的态度与对方进行交往。第三个层面是指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各种个性,从而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个性。第四个层面是:在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基础上,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从而使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得到健康的发展。第五个层面,在传授给小学生的过程中,要适当地使用交际能力和技术,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能够以一种积极、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培养起战胜困境的胆量和毅力。

2.科学运用课堂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教学作为一种单独的科目,但也与其他领域息息相关。所以,要使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之更加充实。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来指导,让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愉悦的状态。以往的课程,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在课堂上注重检查、导入、讲解和巩固等环节,这种方式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更多地适用于对小学生进行基本的心理学教育,而不利于对小学生的情绪、技能的发展与培训。这时,可以在教室里引进团体培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团体。采用团体教学法,通过认知,合作,讨论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获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同学们的交际水平和情感控制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把同学分成不同的群体后,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就必然要安排实习活动。通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既可以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实习的舞台,又可以让他们在参加的时候得到亲身的经验和领悟,并且能够把所学的东西运用于实际问题之中。所以,老师也可以把这些活动安排到真实的现实情境中去。例如,“盲行”的活动课程,其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实际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感受到互相帮助和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要注重对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学,要针对当前的小学生的现实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小学生的不良心态,从而使其在社会上迅速地立足。开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既可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又可以使他们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他们的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吴建强.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7-69.

[2]曾婷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18:91-93.

[3]陈静.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读与写,2019:12.

[4]胡群芳.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9:11.

[5]王友方,孟盼.小学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9):9-9.

[6]耿树忠.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20,000(003):3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