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蚌埠双中心建设背景下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展望

刘晓娜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我国也遇到了改革发展瓶颈期,因而需要对以往的经济发展策略作出必要的适应社会发展求的变革,完成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转变。本文在分析蚌埠市近些年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蚌埠市怀远县作为案例,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蚌埠双中心建设背景下对于怀远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结论,并从循环经济、规模经济、品牌效应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蚌埠双中心建设;农业产业化;地域发展特点
DOI:10.12721/ccn.2021.157009
基金资助: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蚌埠双中心建设背景下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展望——以怀远县为例(201910378257)
文章地址:

一、绪论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处于开拓发展阶段,仍然需要托大产业化规模,以形成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对于安徽省蚌埠市区域特色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蚌埠市的两个中心建设背景对于怀远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怀远县的农业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对于双中心建设的背景下,更是过渡转型的良好发展时期。而对于安徽境内流经淮河,而淮河流经我国的中东部地区,是我国土区域开发中利于沟通南北、联系东西的重要纽带,对于区域发展来说,是在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的,根据相关经济开发的发展建议提出将要支持推进淮河流域以及皖北地区的两个中心城市的建设,而实施方案更是提出了对于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网络以及城镇格局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推进举措,特别是对于基础交通网络的联络建设,联合陆运,水运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运行机制。这对于怀远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来说更是前所未有发展机遇。

二、文献综述

关于这个方面的文献,国内外研究的点不尽相同。相较于国内的农业经营模式来说,国外的农业更趋向于专业化和集中化,已经实现了农商一体化和产供销完善的体系系统,对于利益分配机制也具有合理化的特征,相对于国内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来说经营管理最为不同,国内的农业产业多为集体制,而国外的农业多数以私有农场为主,且农场的生产规模和经营规模都是不断扩大的。所以说,在经营管理这方面是国外农业机制是具有绝对的决策优势的,同时,国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也主要采用合同化经营模式,农场主合作经营等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使农产品专业化,同时也是农业地区专业化,可以使企业之间形成相关的经济合作,实现利益风险,共享和共同分担,互惠互利,利于发展区域经济,具有自身的发展优势,有利于打造农业产品企业的口碑。这是需要结合国内发展诉求以及特色进行探讨和学习的。

因此,本文运用相关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怀安县农业产业化企业主体营业收入数据实证定量分析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对下属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由此提出适用于提出有关于怀远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及建议。

三、蚌埠双中心建设背景下对于怀远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针对蚌埠双中心建设背景下对于怀远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根据投入产出函数,对于既定所在地区的产出是有实物资本以及有效劳动投入所决定的,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面板数据即将突破总量研究的同质性界定划分,从而提高了数据分析和模型的解释说明能力。

(二)变量的选取与说明

1.变量选取

作为变量选取的基础,农业产业的基础设施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以及非生产性设施,而蚌埠双中心建设主要包括农业科研投入、交通水利设施代表性基础建设,以农业基础设施经营主体的就业人员作为自变量,农业产业总产值作为因变量,通过测算出着两项指标对于怀远县农业产业总产值的作用效果。面板模型选用:

截图3.png 

其中,Inincone为农民收入;R为金融指数;Urbanization为区域经济水平;Finance为财政支出;InMechanization为人均农业产业生产水平;为农业收入占比;为林业收入占比;为畜牧业收入占比;为渔业收入占比;为残差值;β为半弹性系数;其中,i代表省份,t代表年份。

2.数据选取统计

通过对变量的选取,本文针对蚌埠双中心建设背景下对于怀远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影响选择主要依据《2019年蚌埠市统计年鉴》与国家统计数据,选取时间跨度为2013年至2019年间统计数据。

(三)模型分析

根据原始数据显示,2013年-2019年间蚌埠市农业资本投入不断增加,而怀远县的农业生产总值也不断提升,可以看出蚌埠双中心建设背景下有利于怀远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采用蚌埠市面板数据估计结果,采用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对固定效应方程和随机效应方程进行,总体来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回归结果呈现较好结果,因此继续回归分析得到了如下的结果:

表3-5回归性检验结果

截图4.png

根据表3-5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进行归,第一产业科研投入经费、水利交通设施投入、以及农业产业企业从业人员的显著水平通过,变量系数以及预期结果也是相对基本一致的,而调整过后方程的模拟度较高且方程F值,三项变量值当中,只有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对于农业总产值的影响是负的,所以可以充分说明蚌埠双中心建设下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根据分析表明,农业基础交通设施是农业经济发展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弹性是较大的,农业总产值增加到3.5%左右,交通设施区域网络化发展更加有利于怀化县的农业产业区域集中化发展,更加有利于区域特色产业的形成的发展,而科研投入对于农业产业总产值的影响来说不是十分明显的,因为科技投入是一种长期持续性发展过成功,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证分析显示农业科技并没有直接转变为农业生产力,可能是资源匹配出现了问题,所以说,仍然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进程的推进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以及怀化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1]

四、政策建议

现阶段,为增强怀远县在蚌埠双中心建设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得以推进,同时更为了促进了相关地区的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产学结合,推进循环经济运行

为了提升产品的科技相关含量,怀远县的代表性以及龙头企业应该建立起自身的技术研发中心、以及重点科目的研究实验室,聘请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及技术指导来进行农产品的科技研发工作,从而加深农产的精加工程度,来促进相关产品的关键技术引进、吸收、发展和突破,一些具有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例如成果、鑫泰、分别与高校的重点专业实验室展开合作,与校方联合研制开发糯米巅峰、医药产品、植物提取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研究产品,来吸引更多的食品产业进行投资,开拓具有潜力的农产品市场,研究方向主要针对能源创新以及绿色生态方向。同时,在此倡导下可以积极改善怀远县的代表企业发展规模小、带动能力型弱,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以及产品可以含量不高的局面,可以有效加快怀远县的农业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俄日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力量。

(二)促进产业生产规模化、区域化

坚持发展怀安县的特色农产品,使其逐渐形成规模化的特色生产基地,形成区域农产品生产特色,密切联络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系,形成合作共赢的利益发展局面,针对不同的农产品类别进行有效分类,以优质糯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例,规模化得以积极体现,该地相关龙头企业设立了月4.67万hm²的生产基地,其次则是优质玉米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以及特色水产基地进行分门别类的有效划分。不仅形成相关生产基地,同时更要使加工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合作更为专业合法化,采取合同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利益往来以及交易,使其组织性得以良好体现。

(三)形成品牌战略,发展精品农业

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区域特色农产业,培育出怀远县具有强劲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例如怀远石榴、天荷糯米相关农产品企业的品牌推广和重点开发建设,加快基地的产业建设进程,逐渐实现区域化种植,提升农产品产业的专业化特征,进行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积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及效益,推广创新发展模式,推广绿色农产品口碑的工管,加大区域特色产品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寻求一些具有代表性地基地,进行专业化、特色化倡导。

参考文献

[1] 程隆祥,罗兴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及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4):154-159.

[2] 郑岩松.浅析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蚌埠市的研究调查[J].山西农经,2019(19):59+61.

[3] 王芳,陈浩,符红波,夏令凡.产业融合视角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路径研究——以安徽安泰农业集团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3):58-64+7.

[4] 李晓龙. 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D].重庆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