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在学科素养中位居榜首,这一素养不仅关乎学生未来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做好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工作也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上的思想引导能增强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教育关乎到国家的长远发展,所以关注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接下来本文就结合实际的教学重点探究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中有效的落实好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工作。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研究
(一)联动生活元素,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政治教学中想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首先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深入透彻,特别是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的内容时,想要有效的理解我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就必须结合实际生活辅助学生理解。在以往的教学中应试教育理念主导下教学中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对书本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解题能力的训练,但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透彻教师的关注较少,所以在当下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想要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备课时要有意识的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课堂以此辅助学生学习凝练抽象的理论知识。相比较而言,直接的去理解概念性的内容和以事例去理解难度上有明显的差别,现实生活素材引入到课堂中一方面能拉进知识与学生的距离感,另外借助具体的事例去理解概念对学生来说更加容易还能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了更好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教师可以在讲解中引入学生较为熟悉的疫情作为说明素材,单独的理解一个国家的制度不能突出起特点,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一下同样面对疫情,世界各国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通过对比学生会得出结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所以在面对突发的疫情问题时,党和国家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具体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在疫情管控上集中精力调动物质和人力为人们努力的构建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相较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放纵不管,中国共产党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疫情对人民造成的伤害,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借助现实案例进行对比学生对于制度上的差异也能更深入的理解,同时生活事例佐证下学生更能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党和国家的努力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证,通过学习学生也能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责任心。
(二)在情境中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
想要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能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情境中感同身受才能让学生的政治认同内化于心。为了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的知识时,首先要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极具感染力,有效的语言艺术能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同时还能营造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也逐渐的形成政治认同。比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建成的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先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教师在展示成果的时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国家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标志性时间,在百年的历程中中国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逐渐的摸索中完成了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以及新时代提出的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让学生见证人们在党的领导下是如何奔向小康生活的。最后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做一个基本总结,在建党一百年知己中国已经在基本生活需求、基础设施、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几个领域上有利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在了解百年历程的时候,结合视频以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激起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同,让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践的检验下充分说明其正确性,也说明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课堂中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能提高学生对制度优越性的理解,强有力的时间佐证下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引入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感受时代变迁中明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在哪里,明白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完成了划时代的变化,从而能激发学生更好的珍惜当下幸福生活,为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努力。
(三)设置议题在探究中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
新时代的教育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能力提升,所以教学工作也在落实生本教育,在政治课堂中可以设置议题,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和思考。在议题的设置时教师需要结合知识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筛选出符合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热点或时政问题,在实际的问题探索中不仅能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议题的探究中能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更清晰的认知,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在讲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中国梦有更深入更具体化的理解,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了近期刚完工的港珠澳大桥内容,随后教师为学生设置议题:①实现中国梦,党如何成为领导者?②在实现中国梦上,党和国家怎样成为组织者?③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时,我们个人能做些什么?思考完成之后让学生撰写一份演讲稿。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让学生有方向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党的执政理念,结合具体的问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学生才会有更直观的感受,在问题的深入探索之后,学生也能更深入的理解何为中国梦?在探索中让感情升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还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有效的保证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和拥护。
二、结语
简言之,学生的学习中知识的获得和素养的提升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特别是高中政治的学习,想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必须建立在学生知识的获得之上的,在政治的认同素养培养工作上,必须保证学生对知识有充分的理解,学生只有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对政治的认识更深入。教育关乎国家长远的发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不仅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拥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少年强则国强,做好教育不能忽视思想品质教育,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爱国的种子,才能引领他们踏入社会后投入到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冯宝忠,孙琪.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探析——以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9):13-15.
[2]杨富婷.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J].公关世界,2021(04):77-78.
[3]邢楚楚,董前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学中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J].新课程研究,2021(03):56-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