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网络舆情思政教育研究

黄飞 王子怡 宁衍辉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223300

摘要: 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者,也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参与者,规模庞大,对于事件发展走向具有重要影响,做好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思政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并约束自身网络行为,对于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控制疫情传播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将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认知主体、思想引导、传播媒介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的行为特征,并介绍有效的思政教育策略。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大学生;网络舆情;思政教育
DOI:10.12721/ccn.2023.15702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参与者,往往受到网络思想影响,在网络舆论交流的同时,也作为传播媒介与认知主体影响舆情的发展走向[1]。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实践中所暴露的行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不足,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借助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好地规范网络舆情传播,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大学生网络舆情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着密切相关性[2],对大学生开展网络舆情思政教育是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需要和有力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处理过程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做好大学生网络舆情思政教育是立足参与者的角度,以思想引导方式进行的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面向大学生进行网络舆情思政教育提供了契机与教学案例,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想信念,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思政教育也为妥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采用柔性管理手段,因势利导,以网络引导的方式缓解矛盾,弱化舆情影响,最大限度地降低舆情的危害性,对于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凝聚精神合力具有重要实践意义[3]

三、大学生网络舆情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准备不充分

目前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舆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常会表现出紧张、焦虑等情绪,这是思想准备不充分的表现,学生普遍缺乏网络舆情思政教育,在面对网络舆情时,无法正确、客观地分析问题,化解矛盾,会产生压力、困惑、误解等众多负面情绪,严重影响自身对问题的判别与控制能力。因此,需要针对网络舆情开展思政教育,强化学生心智水平,使其具有更加坚定的信念与心理承受力。

(二)应急机制不完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一旦发生,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妥善处理,这进一步增加了应对的挑战性。目前,高校的应急机制尚不完善,无法精准捕捉大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将会间接降低应急处理的效率,并影响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

(三)忽视舆情的引导

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网络舆情常常在学生尚未明确真相的前提下迅速发酵,高校无法快速、近距离捕捉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态,造成处理措施迟滞,忽视了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作用,将会造成一系列的危害。 

(四)应急处置能力弱

网络舆情思政教育途径单一,目前主要借助班会、通知等形式进行宣传,对于新媒体的运用能力弱,一旦有网络不实传言,高校的应急处理能力薄弱,没有主动发声,无法有效控制舆情的事态发展。

四、大学生网络舆情思政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筑牢根基,强化思想引领

为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大学生网络舆情思政教育需要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作用,筑牢学生的思想根基,以党支部、团支部为单位,通过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将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植入学生心中,使其将思想转化为实践,将突发事件危机与学生的爱国情感相结合,为学生成长带来积极影响。同时,高校可以将突发事件作为教育契机,通过编写真实案例、教材,开设专题讲座等形式,拓展学生的公共卫生等相关认知,典型教育、激励教育相互结合,组织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详细讲解真实案例,强化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真正做到关心、服务学生成长。

(二)发挥合力,健全应急机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较为综合、复杂,高校需要发挥多方合力,健全应急处理机制,将网络舆情思政教育与应急处置队伍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思政教育者、学生志愿者以及专业人员等,共同组建能力较强,业务精湛的处理团队,设置相应的应急常设机构,由其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并制定应急处理预案,使其涵盖将前期准备、处理、回复以及总结分析等各个阶段,有效明确各阶段的责任主体与处置流程、应急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级别的突发事件,可以适当开展预演,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处理实践中增强对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理能力,保证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三)占据阵地,做好舆情引导

网络舆情通常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关注热点[4],在思政教育中,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变化,对于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处置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可以采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方式,由思政教师通过近距离交流、网络沟通等方式,准确获悉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发展状况,做好预判,一旦发现存在疫情隐患,可以及时采取心理疏导,召开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帮助学生获取思想正能量,缓解学生的矛盾与困惑,积极回应学生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发挥好思政教育的意见领袖作用,正向引导网络环境发展。同时,可以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主阵地,由思政教师积极创作、筛选并推送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弘扬文化主旋律,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思政教育与突发事件处理的交互式发展。

(四)增强本领,提升处置能力

网络舆情思政教育需要高校发挥科研优势,增强专业本领,结合当下网络舆情的特点与学生心理变化规律,丰富教育载体,以专业化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情景模拟、仿真式训练等方法,提升师生的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将类似事件作为教育参考,组织座谈、会议等,对其处置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完善处置措施,为之后处理类似事件提供有效参考。

五、总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是一项系统工作,高校需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网络舆情思政教育,强化思想引领作用,完善应急机制,做好舆情引导,提升处置能力,减少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姚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研究[J].决策探索(下),2021(11):44-45.DOI:10.16324/j.cnki.jcts.2021.11.024. 

[2] 王晓源,李艳峰.社会互动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管控机制研究[J].吕梁学院学报,2022,12(01):73-77.

[3] 张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大学生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17):84-86.

[4] 李博,许鸿,陈烁桢.基于网络舆情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J].山西青年,2020(1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