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文丽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西街小学,013550

摘要: 我国有着历史非常悠久的传统戏剧文化,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戏剧文化教授给学生们,对于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素养以及传承我国的民族传统戏剧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民族传统戏剧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戏剧文化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在当中除了包含了优秀传统戏剧文化内容之外,也包含了博大精深的民族语言,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戏剧文化的融合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对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学实施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应用策略,以期能有效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教育戏剧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丰富小学语文课堂,创新阅读教学形式,加快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型。
关键词: 教育戏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20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阶段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知识积累和拓展性的学习思维都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重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教育特点,也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责任所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并且教育戏剧逐渐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有力抓手,对于学科教学来说是锦上添花,意义重大,在实践中的应用也不断被加以尝试。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意义

好的文章能够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们从文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从而最终找到内心当中的平静,我们所阅读过的实际上都是源自于生活中的灵感,只有通过所感所悟才能够真正写出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很多的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并未有机会去体会,这些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们进行视野的拓宽,例如阅读历史不但能够了解宋明清等各个朝代的社会背景和风气,同时也能够学习到很多的历史知识,从而扩大学生们的认知范围。通过阅读,学生们的语言能力也会得到不知不觉的提升,同时也会在日常的写作过程中充满更多的文采,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写作水平,甚至能够出口成章。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阅读,其对于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

二、教育戏剧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一)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是指将戏剧与学科内容相融合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其以教育为目标,以戏剧为工具或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问题讨论、主题深化等环节中通过戏剧的方式学习知识,从而达成教学目的,突出和强化戏剧的教育功能,即通过戏剧的方式教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教育戏剧活动中受到教育。体现了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是一种以过程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方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并阅读课文内容,通过不断抛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以此促进学生、教师与课本三者之间的交融和对话,通过自主思考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课本内容,体会文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情感,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1. 提高教育戏剧地位,加强对教育戏剧的重视教育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提倡下,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在校园的正式课堂或社会各种补习机构中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目前国内教育戏剧处于发展初期,教师必须破除陈旧的教学定势,以积极的态度认识这种新教学模式,加强对教育戏剧的重视,主动接受专业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教学课堂更加灵活有趣,利用教育戏剧优化阅读教学。2.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俗话说:“根深则叶茂,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作为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燃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必须摒弃“一滴水”与“一桶水”的陈旧观念,坚持“做一条常流不断的小溪”,树立终身学习和终生教育理念。只有教师做到“胸中有书”,坚持多思考、多研究,有深厚的专业积淀与文化素养,学生才能学有所成,课堂上才会呈现出学生智慧之泉喷涌而出的胜景。因此带领教师进一步认识教育戏剧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掌握必要的教育戏剧知识和技能,利用教育戏剧弥补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短板,接受专业培训很有必要。3.克服职业倦怠,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学工作可以说是一个劳心劳力的活动,教学活动和对象极其复杂,加上教师劳动成果往往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滞后性,教师自尊心、自信心易受影响,从而导致工作热情下降。对此,学校需关注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实行人性化管理,为每个教师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及时给予教师精神上的支持与爱护,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个体必须认识到教育工作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的过程,走出“完美形象”和“无所不能”的误区,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有效抑制职业倦怠,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

(二)融合教育戏剧,优化教学效果

1.针对不同学段,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要想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必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任何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现有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等。例如小学一年级《乌鸦喝水》教育戏剧课例中就充分体现了小学低段阅读文本大多是简短、易理解的童话和寓言故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字词的准确把握和分辨,课例中也多涉及识字辨字、想象、绘画等环节,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而六年级《鲁滨逊漂流记》教育戏剧课例就恰恰相反,小学高段阅读文本大多是内容较多、情节复杂的小说,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小组之间的合作讨论,要求学生能简述文章梗概,对文章有深刻的情感体验,课例中也多涉及小组讨论、思绪追踪、提出建议等环节,强调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极大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因而,在运用教育戏剧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切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做到因材施教。2.根据教育内容,活用教育戏剧习式在教育戏剧活动中,最常用的就是角色扮演、集体入戏、论坛剧场等方式。小学语文阅读文本大多具有故事性,故事情节多表现为起承转合几个环节,与教育戏剧暖身活动、情境叙述、情境深化和反思活动相对应,有一定规律可循。例如在一年级《乌鸦喝水》教育戏剧课例中,对于文章中的乌鸦学生以前不认识,所以设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根据引导者的描述画出自己心中的乌鸦,对应采取了绘画习式。而后面对于乌鸦喝水所面临的困难,引导者又组织学生讨论,商量解决办法并分享,对应采取了会议习式。这就强调在运用教育戏剧进行阅读教学时,应注意不能为了使用教育戏剧而使用,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选用教育戏剧习式,才能使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阅读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

结束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优秀传统戏剧文化的融入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通过新课改的正确引导,要更加重视对学生们进行文化底蕴的熏陶,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文化素养,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罗娜.戏剧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20.

[2]黄淑仪.教育戏剧运用于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9.

[3]李玉莲.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20.

[4]杨甜甜.教育戏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5]陈静.基于教育戏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