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骨科护理效果的影响

苏俐 吴君贤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100142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骨科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0)采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方案和对照组(n=30)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物理干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肢体肿胀、肢体疼痛、VT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患者接受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平复情绪波动,增强物理干预依从性,减少肢体肿胀、肢体疼痛及VTE的发生,该模式在骨科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骨科;护理;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01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骨科是医院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科室 , 主要对人体骨骼系统的生理特征和病理特征开展研究,并通过用药和外科手术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从而维持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1]。手术是骨科疾病治疗的常用方法,虽然颇为有效,但手术毕竟属于有创性治疗,会对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造成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影响其康复进程和康复效果[2]。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具备循证医学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 通过在手术不同时期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可以减轻对手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刺激,从而缩短术后的康复时间,辅助提高手术效果[3]。本研究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骨科护理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0例,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患者资料分析(x̄±s)

截图1743995056.png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骨科疾病,入我院骨科治疗。(2)年龄≥18岁,了解研究,自愿加入。(3)基础资料明确,依从性高,能够配合调查者。

1.2.2排除标准:(1)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缺陷、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等。(2)处于妊娠期、哺乳期。(3)精神意识障碍,不具备书、写、听、说等正常交流能力。

1.3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患者禁食8~12 h,禁饮4h;并对患者的心电图、肝肾功能做出全面的检查;手术中,空气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温度控制在25~26℃之间;在实施手术时,根据手术状况,实施麻醉,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并给予吸氧处理,建立患者的静脉通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必要患者实施插管导尿处理。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进行讲解;在手术时,医护人员要对操作要有一定的规范,并密切观察患者体征的变化,若无异常,对患者实施手术;待手术完成后,协助过床,待患者意识清醒无明显不适感时,将患者送至普通病房,进行观察和治疗;在手术后的 1~2 d 时,观察患者的切口、引流液、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切口处颜

色的变化;此外,还对患者进行拍背、翻身以及咳痰指导等护理干预。

研究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方案,加速康复措施由该科室主任、医生、护士长、麻醉师以及手术室护士共同制定完成。 根据先前常规护理经验总结出骨科围术期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查阅文献制定出早期干预方法,以降低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等发生风险,实现患者的快速康复。①相比对照组,术前宣教,术前禁食禁饮较为宽松,在术前6h,指导患者服非固性食物,在术前4h指导患者服用 500 mL10%的葡萄糖溶液;②术中护理,尽量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椎管内麻醉,做好对患者的保温措施,术中监测患者的体温、冲洗液等温度,维持患者体温在正常范围,避免患者出现低温状况。术中减少补液,避免向患者置入导尿管处理,当患者发生尿潴留时实施导尿处理,术中密切关注管道中引流液颜色、性质以及量的多少,并在恰当的时间将导尿管移除;③在手术完成后,对患者实施自控镇痛2d 处理;④若患者没有出现显著不适症状可在术后8h饮水,术后12h协助患者进食流质食物;⑤协助患者尽快进行相关活动,逐渐提高活动强度,以免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若在术后2~3d,维持正常体温,伤口未出现感染,镇痛效果较好,进食顺畅以及能够自由进行相关活动,即患者满足出院相关标准,在术后2周内指导患者出院,并为患者制定出功能恢复训练方案,并给予一定的训练指导。

1.4研究指标

1.4.1分析患者心理状态。干预前后以焦虑自评量表(SAS)[4]、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价患者心理状态。SAS:以50分为分界线,评分≤50分为无焦虑情绪,评分≥51分为有焦虑情绪;SDS:以53分为分界线,评分≤53分为无抑郁情绪,评分≥54分为有抑郁情绪。SAS、SDS分值越高代表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2分析患者物理干预依从性。干预7d后向患者发放科室自制的物理干预依从性问卷进行调查,每天坚持5h-6h物理干预为优秀;每天坚持3h-4h物理干预为良好;每天坚持2h-3h物理干预为一般;每天物理干预时间不足1h为差。以(优秀+良好+一般)/总例数×100%计算物理干预依从性。

1.4.3分析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VTE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22.0.0,计数资料(%)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患者心理状态

干预前患者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分,x̄±s)

截图1743995088.png

2.2分析患者物理干预依从性

研究组物理干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患者物理干预依从性分析(n,%)

截图1743995101.png

2.3分析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VTE发生情况

研究组肢体肿胀、肢体疼痛、VT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VTE发生情况分析(n,%)

截图1743995124.png

3、讨论

骨科是临床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 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 患者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6]。虽然手术治疗效果好, 但手术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不利于患者术后肢体康复, 同时还会增加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总体治疗效果[7]。因此,在围手术期需要加强对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以辅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最大程度上保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8]。常规护理是最常用的护理方式, 其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对于医院常规医疗工作的需求,但护理方法过于片面,没有考虑到每位患者在身体和心理层面上存在的差异性,因此,护理工作缺乏个性化特征,临床应用效果不理想[9]。近年来,护理理念越来越完善,护理方法也逐渐优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医学理论,其在循证理论基础上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处理,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达到促进患者身体康复的目的[11]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最近几年来在医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对围手术期患者采取完整的优化护理措施,可以果断的避免患者身体、心理受到的创伤应激,从而能够快速的促进患者快速康复[12]。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应用于原发性肝癌、胃癌、子宫肌瘤、直肠癌等很多疾病的临床护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3]。该护理模式主要针对手术围术期患者,对该类患者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护理干预。术前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控制,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同时,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术中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调整护理方式,术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康复训练方案,以及指导患者如何应对因手术引发的并发症、应激反应的措施[14]。从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物理干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肢体肿胀、肢体疼痛、VT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速康复对患者术前宣教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恐惧感,提升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提高患者物理干预依从性,有效的护理可有效的避免患者肢体肿胀、肢体疼痛、VTE等并发症,缓解患者住院期间带来的身心痛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活动,加速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接受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平复情绪波动,增强物理干预依从性,减少肢体肿胀、肢体疼痛及VTE的发生,该模式在骨科临床上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春煜.延续性康复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03):139-140.

[2]陈文娟.快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3):88-90.

[3]王奔奔.中医康复护理联合人文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01):91-93.

[4]郑淑琴;郑丽明;林静;等.加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关节外科日间手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21,40(21):127-130.

[5]郭丽娜;刘玉平;王琼;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0,6(11):13-16.

[6]唐小红;陈秋萍;罗善珍;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1):194-196.

[7]朱红霞;王洁;童亚慧;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居家骨科护理平台在距骨骨软骨损伤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20,34(05):552-554.

[8]陈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8):122-123.

[9]梁笑玲;廖国辉;卢雪芬.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骨科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3):178-180.

[10]翁劲;吴玉婵;吴泽香;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临床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2):94-95.

[11]陈芳.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9):125-128.

[12]赵金锋.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骨科心理睡眠管理模式构建与效果评价研究[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6):790-791.

[13]易长青.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7):161+163.

[14]苏静.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19,48(0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