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随着二孩政策的深入落实,学前教育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中职院校重点专业,在此形势下,更加强调人才培养实效,为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而加强学前教育。舞蹈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之一,用于讲授舞蹈知识,传递舞蹈技巧,提升学生个人气质与舞蹈能力,并将道德思想、文化价值、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投入学前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一、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前教育力图培养高素质幼教人才,专业学生后续就业方向主要为幼教,因此,学前教育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后续幼儿教育,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教育延续,需将思政元素良好融入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
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提升学生道德思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后可能走向幼教岗位,承担育人重任,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不仅需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更需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舞蹈教学实现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道德思想的重要举措,可深入挖掘出舞蹈课程中的潜在思政元素,如家国情怀、传统文化、社会责任感等,可加深学生对于学前教育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为学生走向幼教岗位奠定良好基础。(2)增强专业技能理解。舞蹈教学若与思政教育脱节,则易导致学生无法领略舞蹈内涵,继而使学生所表达出的舞蹈缺乏灵魂,将无法通过舞蹈传递精神思想,降低舞蹈教学实效。此外,运用舞蹈传递精神思想同样为幼儿教育的重点部分,为提升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前教育中是极为必要的,以课程思政为纽带,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技能的理解。
二、课程思政融入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引入红色舞蹈,培养民族认同感
学前教育专业所学舞蹈具有较强艺术性特征,红色舞蹈等承载着历史精神的内容较少,强调学生舞蹈理论与技能的提升,对于精神传递有所缺乏。为改变该现象,实现课程思政,可引入红色舞蹈,借助红色舞蹈讲述革命故事,传递红色精神。在红色舞蹈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授舞蹈背后的故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并在红色舞蹈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红色舞蹈是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部分,教师可带领学生学习《红西路军》舞蹈,透过红色舞蹈感受红西路军英勇西征、毫不畏惧的精神;还可引入并学习《映山红》红色舞蹈,使学生通过《映山红》舞蹈了解人民对于红军的热爱与崇敬支持[1]。将红色舞蹈纳入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实现思政德育渗透,以红色舞蹈为载体感受红色革命精神,通过了解红色舞蹈作品背景与人物,传承红色精神,继而更深入地了解舞蹈内涵,增强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并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在红色精神驱动下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加强古典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古典舞蹈具有中华文明独有的文化特色,形象生动且承载中华文化,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已加入古典舞蹈相关内容,但在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下,应对古典舞蹈教学进行加强,引出古典舞蹈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增强舞蹈课程思政内涵。例如:对于《春江花月夜》等传统古典舞蹈,教师可带领学生观看《春江花月夜》传统舞蹈与优秀舞蹈家再创造的《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对比两个版本的《春江花月夜》,分析《春江花月夜》古典舞蹈中蕴含的精神文化思想,了解古典舞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古典舞蹈经长期传承而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讲述古典舞蹈历史故事,以舞蹈为纽带传递历史文化,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古典舞蹈内涵。古典舞蹈由民族舞、民间舞演变而来,在舞蹈课程思政教学中,可引入民族舞、民间舞,带领学生感受不同民族舞蹈中蕴含的深厚地域文化,如敦煌长鼓舞、苗族木鼓舞、蒙古民间舞蹈等,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域民族民间舞的特色,使学生通过民族民间舞感受传统文化多样性,并起到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作用。
(三)开展同课异构,做好教学衔接
舞蹈课程教学内容与人文、美术等存在一定关联,为增强舞蹈课程教学实效,准确挖掘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的潜在思政元素,舞蹈教师可定期与美术教师、语文教师交流沟通,开展同课异构教学,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舞蹈文化及其精神内涵[2]。同课异构的开展有利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思政的实现,例如:在舞蹈课程学习锅庄舞、大鼓舞、弦子舞等藏族民间舞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藏族民间舞肢体动作特点,感受松弛、含胸的动作体态,了解产生该体态特征的原因,使学生们能够从舞蹈角度了解藏族文化。在同课异构模式下,舞蹈课程可与美术课程达成联动,基于美术课程学习藏族舞蹈服饰特点,讲述藏族服饰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藏族文化,通过课程衔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以舞蹈教学课程思政为纽带,逐渐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形成扩散效果,同时借助不同课程之间的舞蹈内容学习,深化学生对于传统舞蹈文化的认识,使学生掌握舞蹈技能的同时传承中华文化。
(四)组织实践活动,深化思政思想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真实体验舞蹈内涵,巩固舞蹈技巧,为深化课程思政效果,不仅需注重课程思政内涵的输入,还需做好课程思政内涵的输出。结合舞蹈教学特征来看,可引导学生参加舞台演出实践,使学生通过舞蹈排练与演出形成集体意识,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一个好的舞蹈表演需建立在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基础上,为完成舞蹈表演,学生间需换位思考、沟通协作,在不断讨论与调整中提升技能水平。由此可见,舞台演出实践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吃苦耐劳品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合作能力,并可借助实践演出机会巩固舞蹈基础,做到舞蹈技能融会贯通,思政德育效果较好[3]。除此之外,还可引导学生借助节假日或周末参加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到福利院、敬老院进行舞蹈演出,通过公益表演使学生深入社会,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在演出中体验公益内涵,以此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并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思想认知,为学生走向教育领域奠定基础,深化课程思政,促进高素质幼教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综上所述,加强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思政教学是极有必要的,是实现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探寻舞蹈课程与思政元素之间的衔接点,将红色舞蹈、古典舞蹈等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并采用同课异构方式,将舞蹈课程与其他课程进行衔接,同时组织舞台演出实践或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技能应用能力,并深化思政思想,提高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斯文.“思政”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实践研究[J].艺术家,2021(08):81-82.
[2]江玲.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J].作家天地,2021(08):37-38.
[3]胡拉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黄河之声,2019(21):123.
作者简介;徐丽娟(1972.12-),女,汉,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人,大学本科,高级讲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工作单位:舒城职业学校,主要研究方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