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音乐、校本教研口风琴、社团课融合美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冀淑红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第十二小学,026000

摘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音乐作为一种新的审美教育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也就是“审美教育”,是一种以“美”为准则,从根本上培育人的优良素质的一种情感教育。美育能够让学生对生活、对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在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崇高情操,从而推动他们的情感涵养、道德修养和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乐器演奏中渗透审美因素,在赏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集体合唱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音乐文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在接受艺术的熏陶中,达到更高层次的音乐核心素养。从而使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走进美的天地,在美的天地中,不断寻找美,创造美,传播美。
关键词: 小学音乐;口风琴教学;器乐教学;社团;美育教育
DOI:10.12721/ccn.2023.15705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音乐对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大部分的学生都可以跟着音乐一起放飞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沉浸在一种独特的音乐旋律和节奏之中,可以以音乐本身的旋律和节奏特点为基础,对音乐符号进行解读,体会到音乐本身所蕴含的人文情感。器乐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教学中,如何将器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音乐课堂学习环境,是音乐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这对促进小学生的音乐表达和音乐创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将美育理念融入其中,并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积极的欣赏,那么对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积极地开展艺术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与综合素质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而针对艺术活动所能承载的审美教育职能,在小学教育中也有很大的研究必要性。

一、美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教育是基本的教育,音乐也是基本的教育。音乐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现代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要求以及教学修改的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在教育学生时,不能仅仅通过歌曲来进行,还必须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学习心态。将美育思想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小学生个性活跃,对某些知识有较好的接受能力。相对于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而言,音乐更适合于学生的学习特征,也更能吸引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对乐理的基本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了解教学现状,发展学生的思想,发掘他们的音乐潜能。在完成美育的渗透后,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要用一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形成正确的思考态度。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改变传统的应试思想,布置衡量学生的成绩,注重学生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综合素质造成了很大的制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尽管许多学生已经进行了系统的音乐教学,但他们并未真正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下,学生可以不断地了解基础的学习知识,并且可以拓宽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做到文化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明确教学的主要目的。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思维,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目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结合学校自身情况,规范美育活动

当前学校发展是学校最重视的问题,如果单靠社团校本课程的是无法提高学生的美育能力。很多学校在研发校本课程方面有所不足导致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存在较多的问题,而且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一些环节的实施上相对比较依赖学校的安排,而且大部分学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适当的做出改善,加强学校本课程的推动性,根据现代理念利用社团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让校本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结合社团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此让学生感受美育课程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我校我校美育活动规范,社团项目相当成功。

三、小学社团建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小学教育是当前塑造学生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和观念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可塑性,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整个人才培养占据重要的位置,小学社团作为学校组织学生的团体活动,应该明确自身的任务和职能。学校方面也应该重视社团的管理工作,加强社团活动的建设,通过有效的方式加强学校的美育意识,这样能够为小学教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当前新课改理念的不断实施,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了更新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实践中,根据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的原则展开教育,加强文化基础,重视艺体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建康发展,增强社会参与性。因此,在小学社团活动的管理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社团项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社会服务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从长远方面考虑,培养全面人才。社团结构方面应该围绕高效,操作性强的原则,从而达到美育、德育有机结合。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有了这一步的基础,接下来就是鼓励学生们自己去学口风琴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兴趣。在前一阶段的口风琴教学及学生情感的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对该乐器缺乏兴趣的现象;或者在进行口风琴的初期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对乐器的不熟悉,以及缺乏乐感,也很可能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失去兴趣。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主动学习,也就能自然而然地提高音乐素养。所以,上述两个方面,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的,要重视的。

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就必须从现实出发,从点对点入手。在正式教学开始前,学生们缺乏对器乐的兴趣,如果仅仅是个别同学,老师可以采用访谈和提问的方法,来解决学生们心中的疑惑,让他们建立起学习对口风琴的兴趣;如果是班上人数较多的学生,那么老师就可以改变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讲解口风琴的历史或者结构的时候,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之中,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让他们喜欢上口风琴。如果学生在教学开始阶段,因为学习困难而导致他们失去了兴趣,那么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教学方法,或者在课余时间里,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从而让他们重新建立起对口风琴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最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口风琴。

结语:综上所述,本文对音乐教育与小学美育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把小学音乐课堂作为一个载体,把音乐教育目标、学科特点、教学方式与德育理论、美育理论、音乐教育思想结合起来,把美育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工作中,既有可行性,又有可操作性,最后可以实现音乐教育与美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沈薇薇.“生态式”美育观在高师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的策略措施研究[J].艺术评鉴,2021(4).

[2]赵骁彤.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探索聚焦“立德树人”的小学音乐学科育人新路径[J].艺术评鉴,2021(2).

[3]林雯聪.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