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中实践研究

茹兴波

昆明金岸中学,650100

摘要: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应秉承育人观念,本着以强化学生身体综合素质为目的开展教学工作。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体育;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3.15705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要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但现实初中体育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教师有必要优化及完善教学措施,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最终达到培育全面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一、新课改下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素养教学的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势在必行。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应不断革新,安于现状的体育教学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应与当下的社会生活实践相适应,并取其精华,进行有效创新,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的体育学习范围得到拓展。具有延伸意义的体育教学更具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在体育训练当中直面挫折。提高学生的勇敢面对意识与自我超越精神,是对学生内在体育品格的培养,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精神,并充实自身的教育责任感,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负责对学生进行积极指导,并创建更多具有意义的新型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课堂锻炼并不是体育教学的全部,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亦是重中之重。当学生能够进行自主运动时,就代表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得到了改变,为了更好地适应并立足于这个社会,每一个学生都有通过运动锻炼得到一个良好的体魄的学习任务。借助新课程改革培养自身多方面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生运动能力发展亦是关键。核心素养概念需深入学生内心,才能够影响到学生的体育行为,每一个人的体育修养大有不同,但是体育锻炼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却是相同的。在后天环境的多重影响下,学生能够有机会更多地改变自身的运动能力,所以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珍惜初中体育学习机会,并更多的与学生面对面的高效交流体育活动。

二、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认知体育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前,需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增加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中讲解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讲解体育运动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适合不同身体部位的运动,便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例如,在长跑训练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讲解跑步技巧以及跑步对学生身体健康的好处。教师可以展示跑步时的视频,让学生看见跑步时标准的腿部以及手臂的运动状态。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掌握跑步时腿部运动技巧和手臂动作技巧等,并在接下来的实践练习中不断尝试、总结及完善,进而在长期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同时,教师在通过多媒体演示和教学讲解理论知识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体育训练,为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创造良好条件。

(二)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素养。因此,教师要在新课标下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重点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多体育活动需要集体完成,也就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而合作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工作的关键能力之一,也就是说,适应社会的能力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未来成长必须具备的品格和素养。为了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进而逐渐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游戏活动是最能够体现学生合作能力的一种体育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科学组织体育游戏,引导学生互相分析、齐心合作。例如,篮球是一项多人体育运动项目,教师可以利用篮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能以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组织学生开展比赛,促使学生在日常训练中积极配合,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此外,因为初中生好胜心较强,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巧妙设置激励奖项强化学生的比赛效果。在比赛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篮球运动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竞争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等,便于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更为稳定地发展。

(三)培养学生健身实践能力

健身实践能力主要指学生需要拥有自主健身意识,利用自己掌握的健身技巧和技能展开锻炼,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和素质。因此,教师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健身实践能力,并采用合适的体育项目,使学生在体育运动时掌握运动技巧和技能。

例如,在讲解排球运动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快速掌握运动技巧,可以示范标准动作,包括双手垫球技巧以及发球方式等。首先,学生需要双脚前后分开,与肩部保持同等宽度;随后,一只手拿着球,另一只手拍打球的中下方,确保球可以向上运动。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发球技能后,教师便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练习。为了保证练习效果,教师需要走进学生中巡视,观察学生站立发球重心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提醒。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训练时存在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排球的发球技能。长期如此,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正面双手垫球技能,包括叠掌式、抱拳式等垫击手型,指导学生将自己的重心降低,当球过来的时候前伸双臂,双臂可以插到球的下面,保证可以对准球,实现准确垫球。在教师示范、指导的基础下,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和掌握排球的各项技能,在强化健身能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强化学生的体育综合运动能力,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四)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

体育锻炼应是一项需要终身参与的事业,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初期阶段也需要将这种终身体育观传递给学生,避免学生将体育锻炼看作是短时间的学习任务。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可以促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和工作中也坚持锻炼,保证身体健康,有利于保障学生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指数。现如今,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压力较大,如果学生情绪控制方面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思维,也会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体育是疏解压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健康快乐地生活。因此,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为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教师可选择体育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作为案例,介绍这些运动员的良好运动习惯、所取得的成绩等,使学生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的好处,并使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利用掌握的体育技能参与锻炼活动,树立终身体育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师要正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下,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体育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效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以此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蓉.培养初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中),2020(8):63.

[2]张志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4):123.

[3]张鹏.试论初中体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才智,2018(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