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儿童是一类由脑部异常引起的神经发育障碍,其特点包括运动和姿势障碍、感觉和认知功能缺陷,并且可能伴随着社交交流困难[1]。这种疾病常常给患儿的生活和学习带来重大挑战。康复治疗在提高脑性瘫痪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录于2021.8-2023.8,收治的60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抽签法规范性分为2组,每组分别纳入30例样本。对照组有16例男患儿,14例女患儿,年龄分布:2-8岁,平均年龄(5.02±1.22)岁;观察组有18例男患儿,12例女患儿,年龄分布:3-9岁,平均年龄(5.45±1.63)岁。比较两组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基础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引导式教育模式(1)评估和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通过专业评估,医护人员可以了解儿童的康复需求和目标,并综合考虑他们的身体、认知和情感需求。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明确引导式教育的实施目标和方法。这样,每个脑性瘫痪儿童都能够得到量身定制的康复治疗,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精准的教育引导。
(2)激发孩子主动性和积极性:康复治疗中,医疗人员应通过创造积极、鼓励的学习环境,激发患儿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主动尝试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这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够增强患儿的康复效果,并促进他们逐渐克服困难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利用游戏或音乐等有趣的活动,通过积极的反馈和奖励,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乐意参与到治疗中来。
(3) 鼓励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医疗人员应提供适度的支持和指导,但也要让患儿充分参与和思考。通过患儿主动解决康复难题,探索多种方法和策略,他们能够积极应对挑战,并建立起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还能为患儿今后面对其他困难时提供帮助。
(4)引导社交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康复治疗中,我们会创建一些个人或团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患儿之间的社交互动。通过与其他患儿一起进行游戏或锻炼,患儿有机会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减轻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和孤独感。
1.3观察指标
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A)进行评价;采用Gesell 发育评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进行评价,采用BI指数对日常生活的功能进行评价,分值越高恢复越好。
康复效果判定:缓解:能够 正常的交流、行走,肌张力提升>25%;控制:运动功能有好转,肌张力提升在10%左右;无效:运动功能、肌张力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对比有意义(P﹤0.05)。
2结果
2.1康复效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康复效果更好,结果比较P<0.05。
表 1对比两组康复效果[n(%)]
2.2GMFA、Gesell 发育评分、BI指数
如表2所示:观察组GMFA、Gesell 发育评分、BI指数评分更高,结果比较P<0.05。
表 2对比两组GMFA、Gesell 发育评分、BI指数(x̄±s)
3讨论
脑性瘫痪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为运动和姿势障碍。这种疾病对患儿的身体功能、运动能力、发展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影响。因此,针对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3]。引导式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强调引导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引导式教育模式具有以下原理和优势:首先,引导式教育模式注重个性化。每个脑性瘫痪儿童的情况和需求都是独特的,因此康复治疗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引导式教育模式通过了解儿童的特殊需求和潜力,根据其状况和能力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灵活调整,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康复进展。其次,引导式教育模式能够激发儿童的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意愿。脑性瘫痪儿童往往面临运动和认知方面的障碍,他们可能缺乏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4]。通过引导式教育模式,治疗师能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使他们更愿意参与治疗过程。这种积极的参与能够增强儿童对康复治疗的投入度,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效果更好,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GMFA、Gesell 发育评分、BI指数评分更高,结果比较P<0.05。表明引导式教育模式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个性化的指导、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以及促进他们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引导式教育模式为儿童的康复和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果。然而,实施引导式教育模式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专业团队的支持和协作。综上所述,通过引导式教育模式,脑性瘫痪儿童在康复治疗中能够得到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增强主动学习和参与意愿,获得综合性的治疗效果。因此,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推广和采用引导式教育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宏伟.引导式教育模式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9,11(02):176-178.
[2]杨淑明.物理疗法加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儿童进行康复治疗的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4):97.
[3]杨锦媚.引导式教育半日制教学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14):1087-1090.
[4]王丹,李巧秀,徐悦洋,王军.家庭康复干预结合引导式教育在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1,32(10):796-798801
[5]徐蕊.引导式教育联合推拿对脑瘫患儿康复的促进作用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173-174.
[6]邱月.引导式教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性瘫痪患儿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1):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