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ICU困难脱机患者脱机成功率的影响

何凡 夏萤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医院,浙江杭州,310051

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ICU困难脱机患者脱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120例ICU困难脱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包括呼吸肌训练、咳嗽排痰训练、胸部物理治疗等,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脱机成功率为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P<0.05)。实验组患者呼吸肌力量、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实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表明,呼吸康复治疗技术能显著提高ICU困难脱机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改善呼吸肌力量和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缩短住院时间的优势。这些结果提示,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应作为ICU困难脱机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关键词: 呼吸康复治疗技术;ICU困难脱机患者;脱机成功率
DOI:10.12721/ccn.2024.15706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ICU困难脱机患者是呼吸康复治疗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困难脱机患者指的是那些在ICU中经过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后,尽管已经达到撤机标准,但仍然无法顺利撤离呼吸机支持的患者。这类患者常常伴随着多种并发症,如呼吸肌无力、肺功能减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因此,探讨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ICU困难脱机患者脱机成功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讨论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ICU困难脱机患者脱机成功率的影响。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参与研究的患者的基线特征。患者年龄:参与研究的患者年龄范围为25岁至70岁,平均年龄为52岁。性别比例:在这组患者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疾病类型:所有患者都是在ICU接受治疗的,其中包括呼吸衰竭、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脱机困难原因:患者的脱机困难原因主要包括肺功能损害、呼吸肌无力、感染等。治疗方式: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包括呼吸训练、咳嗽训练、早期活动等。脱机成功率:在研究的患者中,脱机成功率为75%。脱机成功的标准是患者能够脱离呼吸机并维持自主呼吸。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ICU困难脱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不接受特殊干预,仅接受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实验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呼吸康复治疗技术。治疗内容包括:呼吸肌训练、咳嗽排痰训练、呼吸操训练等。呼吸肌训练主要通过呼吸肌力量训练,提高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增加呼吸效率。咳嗽排痰训练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和排痰,减少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发生。呼吸操训练通过有规律的呼吸运动,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脱机成功率。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相同的监测和评估,包括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肺功能指标等。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指标。本研究所有操作均遵循医学伦理原则,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结果将以统计分析的形式呈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观察指标

1.3.1 主要观察指标

本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ICU困难脱机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具体而言,脱机成功是指患者在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干预后,能够顺利脱离呼吸机并维持自主呼吸。脱机成功率则是指在研究期间内,成功脱机的患者数占所有接受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干预的患者总数的百分比。

1.3.2 次要观察指标

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生理参数的变化: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命体征,以及呼吸频率和模式。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采用改良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患者ICU住院时间:记录患者从接受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干预到出院的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在研究期间内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患者远期预后:通过随访了解患者在出院后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

二、结果

经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我们将120例ICU困难脱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一组为实验组,接受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另一组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的患者在经过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后,脱机成功率为80%。其中,有48例患者成功脱机,而无并发症发生。此外,实验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改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患者脱机成功率仅为60%。虽然也有36例患者成功脱机,但其中有12例患者出现了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炎或呼吸衰竭等。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不如实验组明显。

综上所述,经过呼吸康复治疗技术的干预,实验组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于提高ICU困难脱机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讨论

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在ICU困难脱机患者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早期、系统、科学的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肺通气量和氧合功能,从而提高脱机成功率。康复治疗技术包括呼吸肌训练、咳嗽训练、排痰训练等,这些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呼吸肌力量,提高咳嗽排痰能力,减少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发生,从而提高脱机成功率。康复治疗技术可以显著改善ICU困难脱机患者的生理指标,如肺活量、氧合功能、呼吸频率等,这些指标的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脱机成功率。临床实践证明,康复治疗技术在ICU困难脱机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减少再次入住ICU的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治疗技术在ICU困难脱机患者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将成为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同时,康复治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推广。

四、结论

通过对ICU困难脱机患者进行呼吸康复治疗技术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呼吸康复治疗技术能显著提高ICU困难脱机患者的脱机成功率。本研究显示,接受呼吸康复治疗的患者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未接受呼吸康复治疗的患者。这可能是因为呼吸康复治疗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从而有助于患者成功脱机。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ICU困难脱机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本研究发现,接受呼吸康复治疗的患者在脱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少,脱机时间较短,且再次机械通气率较低。这表明呼吸康复治疗技术能够有效减少ICU困难脱机患者在脱机过程中的风险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预后。早期介入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ICU困难脱机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显示,早期接受呼吸康复治疗的患者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晚期接受治疗的患者。这说明在ICU困难脱机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尽早介入呼吸康复治疗,以提高脱机成功率。

综上所述,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ICU困难脱机患者的脱机成功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早期介入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提高脱机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将呼吸康复治疗技术作为ICU困难脱机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苏宝燕,钟博华,杨婷.分级化早期呼吸康复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获得性肌无力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的影响[J].西藏医药,2022,43(06):49-51.

[2]王志涛,陈源,黄璞,唐烁,唐丹,吴霜.呼吸康复对颈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及肺部感染率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37(02):210-214.

[3]马明远,郭丽华,苏懿,胡惠娟.呼吸康复治疗技术对ICU困难脱机患者脱机成功率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21,26(06):575-57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