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个体化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响

马继英

宁夏民政厅民康医院,宁夏银川市,750011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个体化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精神病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法,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精神病量表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功能独立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及精神病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保障患者有良好的功能独立性,提高患者的住院观察水平,实现患者精神病情况的有效缓解,应用效果较为良好。
关键词: 个体化康复治疗;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影响
DOI:10.12721/ccn.2022.15709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1岁至48岁,平均年龄31.15±1.57岁,患者病程1年至8年,平均病程4.51±0.64年,实验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1岁至49岁,平均年龄31.23±1.48岁,患者病程1年至9年,平均病程4.45±0.57年。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实验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并且及时签署实验知情书。

排除标准:对于无法配合实验全过程的进行排除,对于自身存在其他影响实验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于无法按照要求开展日常治疗的患者进行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精神病常规治疗方法,及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确保患者按照要求服用各种药物,对患者做好全面的鼓励,保障患者积极的参与文娱活动和日常锻炼。

实验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法,(1)生活能力训练,需要制定相应的计划,患者严格按照要求及时起床,做好个人相关生活能力的训练,确保患者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障患者生活能力的不断提升。(2)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认识到自身疾病的情况和身体的状况,做好健康知识宣讲,提高患者的生活兴趣,避免患者出现不良的情绪。(3)社会功能训练,在开展社会功能训练的时候,需要注意患者病情的及时管理,提高患者的认识,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时候,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训练水平,结合问题娱乐,提高患者的自身社会功能水平。

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精神病量表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对比分析,得出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病量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及功能独立性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表示患者的精神病情况越得到缓解,表示患者住院情况越良好,表示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越强。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

2结果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精神病量表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分对比

截图1744002550.png

截图1744002578.png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5.62±1.54,功能独立性评分为86.51±1.75,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为84.52±1.85,精神病量表评分为81.56±1.42。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92.23±2.57,功能独立性评分为93.27±2.47,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为93.12±2.65,精神病量表评分为94.61±2.21。实验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功能独立评分、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分及精神病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人的精神和身体的活动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受到外界的刺激,患者的自身情绪、人格等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而出现精神活动的异常,也就是所说的精神病。对于不同患者的精神类疾病,病情的严重性和导致病情的原因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差异性也较为明显。对于一般的患者所采用的主要是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方法,在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整个过程需要长期的住院,只是使用药物结合文娱活动,无法满足患者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患者的恢复时间也比较长,因此很多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患者虽然病情得以控制,但是在后续出院后,很多患者并不能实现生活的全面适应,基恩人出现各种后续的心理问题,导致患者的精神病的再次复发。

对于精神病患者,采用个体化康复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改善为主要目标,从患者的日常情况管理入手,直嘀咕针对性的康复方法,在患者整个住院的过程中,需要和外界有一定的联系,做好生活能力的训练。与此同时,还需要逐步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赖,降低患者和家属的压力,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结合社会功能训练方法,让患者逐步的适应社会要求,避免患者因为长时间的住院导致患者出现自我功能的丧失,逐步提升患者的适应能力。通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可以让患者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的疾病。

综上所述,个体化康复治疗在长期住院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保障患者有良好的功能独立性,提高患者的住院观察水平,实现患者精神病情况的有效缓解,应用效果较为良好。

参考文献:

[1]程雪君,谢穗峰,戚敏恒,等.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21).197~198.

[2]魏新贞.浅析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J].健康之友.2020,(6).155~156.

[3]颜丰婷.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提升研究[J].家有孕宝.2020,(9).150.

[4]姚敏,贺楚梅.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影响[J].当代医学.2020,(16).25~27.

[5]樊凌姿,焦茹,何磊,等.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联合个体化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9,(1).91-93.

[6]周晓萍.人文关怀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5).135-137.

[7]李曼,刘丽,严文佳,等.个体化唱歌疗法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1).116-118,122.

[8]李晓莲,李玲.个体化康复指导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医药前沿.2019,(2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