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小丹

湖南科技大学,411201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在教育界得到广泛认可。中小学教育管理作为教育系统的基础环节,其管理理念与方式的转变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以人为本理念;中小学;教育管理
DOI:10.12721/ccn.2024.15705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入和应用,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一、丰富生命质量,发挥教育长处

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本观念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各环节中的融入要求学校管理者尊重、关心与理解师生,采用平等的方式构建和谐的管理模式,成功创设出学校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发奋向上,增强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创新开展成效。学校管理者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入,使得他们重视生命质量的提升,做到容人之短,将教师团队每位成员自身的长处加以发挥,将组织动能成功激发。具体而言,第一,学校管理者应知人善任,整合团队所有成员力量,将团队综合绩效有效提升,重视教师生命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鼓励教师大胆去实践与创新,帮助教师在探索过程中自觉完善自身。第二,学校管理者要对教师做到极大程度的尊重,特别是教师劳动主要是通过双手与大脑完成,需要受到尊重。学校管理者要分析教师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充分认可教师的价值,使得教师能够将自身价值用多种方式展现。针对教师的不足,学校管理者应注意批评方法,用合适的沟通方式指出问题,保证教师不背包袱,才能让教师轻装上阵,凸显出不同的教学风采,也让学生看到个性鲜明的教师,为学生的人格品质塑造带来有利影响。例如,学校管理者鼓励年轻教师与老教师沟通,使得老教师与学生沟通难度降低,老教师凭借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新教师提升教学与管理能力。学校管理者正确看待新老教师的教学思想,保证以人为本,将每位教师的教育长处成功发挥。

二、开展赏识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中小学教育管理强调尊重和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教育教学中获得平等的机会和学习资源。同时,也要体现公正原则,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这种理念下的教育管理,旨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首先,在赏识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把握赏识教育尺度,将一般性话语赏识转化为具体鼓励,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比如,针对进步比较大的学生,可以为学生颁发学习进步奖,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对于某些学习成绩上不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以挖掘这些学生其他方面的特长,如绘画、音乐、书法等,为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平台,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对于自我封闭型学生,管理过程中,要积极与学生谈心,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同时也要鼓励他们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有朋友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能够主动与他人交朋友,逐渐走出自己的世界;针对眼高手低的学生,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聪明才智,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问题,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我,避免盲目自信,发挥赏识教育的最佳效果。其次,教师也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学生能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问题。客观来讲,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渴望被关注,希望实现自我价值。对此,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应该将学生分为优生或差生,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教师也要以赏识教育为纽带,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慈父或慈母般的关怀,认可每个学生的努力,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营造人本氛围,增强管理效果

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目标,学校管理者与教师需要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目标与内容做到科学明确,重视人本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从根本上将教育管理效果增强。首先,校园文化建设要凸显出办学特点,也要从客观角度将师生的整体素质做到全面展现。在校园文化和谐性提升与人本理念融入的过程中,需要由学校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推动校园文化与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融合。在人文关怀的融入下,师生在校内的舒适感随之提升,学生能够重新体验校园生活,弥补自身能力的不足,更好地接受教师的引导与管理。其次,校园文化建设不可一锤定音,学校管理者需要通过民主的方式收集师生的真实意见并了解其实际需要,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确定与实施等多个环节中均能融入以人为本理念。针对师生的不同意见,学校管理者应择优采纳,邀请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完成和谐校园的构建。例如,学校管理者选择在传统节日开展校园装饰比赛,学生会根据端午节、春节、重阳节等节日特点完成装饰,对操场、走廊等位置的装饰提出不同意见,主动出谋划策。在完成意见收集后,学校管理者明确具体的设计方案,鼓励学生参与校园装饰。最后,在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管理者还应融入趣味与艺术元素,保证与学生的实际相贴近,不偏离校园主题,彰显出以人为本理念,从而实现教育管理效果进一步增强。

四、关注家长需求,提升管理的民主性

民主化管理方式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管理的主题,重在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实效,教师要充分关注家长需求,采纳家长关于教育管理的建议,进一步提升管理的民主性。例如,学校可定期开展家长会。家长会期间,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计划,讲述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表现,观察家长的反应,总结家长的相关建议。与此同时,还可以构建家长委员会,选取家长代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与决策中,就学校的重大决策、教育教学改革等向学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督促学校的办学行为,积极维护学生的权益。当然,家长也可以充当志愿者的角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例如,协助教师辅导学生作业、维护校园安全。此外,学校也可以设置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展示办学成果,促进家校友好交流。这一期间,家长也可以参观学校的教室、图书馆以及实验室等场所,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提升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彰显自身的主人翁意识。最后,学校也要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通过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沟通技巧培训等,切实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结语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中小学教育管理要制定科学的目标,让师生围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完成共同愿景;聚焦教学线、德育线、后勤服务线,构建个性化的教育指导体系,解决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此,学校管理者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带着前瞻性思维去落实以人为本这一重要理念,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带着阳光与乐观的心态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发挥出教育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孙义.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及启示[J].亚太教育,2022(19):23.

[2]肖金玉.以人为本在小学教学管理中的融合与体现分析[J].散文百家,2019(3):96—98.

[3]余长水,余佳燕.谈“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影响与意义[J].中国校外教育,2019(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