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探究

柏成芝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琵琶学校,湖南永州,425600

摘要: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感知到愉悦的学习体验,对其内在修养进行感染和熏陶,强化其综合审美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往往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只重视乐理以及唱歌技巧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只会演唱技巧,却体会不到其音乐的内在美妙,音乐教学质量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强化对初中音乐教学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审美能力
DOI:10.12721/ccn.2021.15707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我国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内在文化修养以及精神修养的追求日益凸显。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更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内在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在音乐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强化学生综合素养。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音乐教学深度,强化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内心感知到学习音乐的愉悦体验,提高初中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培养初中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意义

音乐审美能力是初中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性环节,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审美理念,提升其审美品位,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其对美好生活的感知能力和领悟能力,强化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学模式中,引导学生内在音乐审美能力的综合提升,帮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强化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引导和谐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知到生活的美好,促进良好人生观的形成。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兴趣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鉴赏中来,强化他们对音乐审美能力的训练。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从传统单一、呆板的音乐教学模式中突破出来,采用更加多样化和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开展音乐教学,和学生多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内在的想法和需求,从而开展针对性的音乐教学,迎合学生的审美需求,强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针对相关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等资料进行分任务查询,让他们在资料查询的过程中感知音乐创作的情感、历史背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强化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参与兴趣,怀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音乐意境美的理解和感悟。

(二)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

由于音乐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45分钟的时间很有限,而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讲解课本内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其思维发生了转移。为此,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很多学生认为这些音乐作品不好听,所以不愿意学习。在该情形下,教师如果不加以引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越来越厌倦音乐学习。

(三)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的创作和欣赏与其相关的环境氛围是密不可分的,离开相关的环境,容易导致学生领悟不到音乐内在的全部意境和内涵,导致音乐欣赏成为无根之水,失去其原有的韵味。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音乐内容,为学生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对实际生活的体验和领悟,强化对音乐素材的欣赏和领悟能力,也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感知到生活的美好。而且创建生活情境,还可以把音乐作品中抽象性的意境和情景利用具象化和直观化的方式进行展现,帮助学生更容易且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中所传达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述。

(四)融合情感教育

音乐教育和情感教育是分不开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感知,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内在的情感表达,强化其对音乐美的领悟能力,此外,音乐是学生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促进两者的结合教学,可以实现学生内在情感和音乐内涵的有效融合,对于促进其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感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在思想情感,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强化其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开展音乐教学,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感知音乐律动美

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随着音乐的律动节奏缓缓起舞是人类的天性。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转变教学理念,要让学生在音乐美妙的节奏中边唱边跳,充分展现其好玩好动的天性。学生只有在身心全部放松,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才能和音乐环境融合在一起,实现内在情感与音乐作品思想情感的深化交流和交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结合音乐节奏自主创作舞蹈动作,自行组织舞蹈编排等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而且还可以强化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深切参与,让他们把对音乐作品内在思想、情感、内涵的理解和领悟利用舞蹈编排的方式进行外在展现,从而强化其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训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我国初中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其音乐素养和内在文化修养的提升。基于此,音乐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进行专业化训练,强化其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深切领悟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感受音乐的意境美,强化学生和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综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郑启娜.论述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20(9):256.

[2]买买提艾力,毛拉肉孜.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