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COPD)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常见呼吸系4统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因为疾病的影响遭受了严重的损害,生活质量也随之大大降低。对于这类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氧疗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症状,但效果往往有限,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呼吸功能康复训练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在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这种治疗方法不仅注重患者的生理康复,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全面的康复训练。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深入探讨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在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方面的实际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例慢阻肺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年龄50-70岁,平均病程5.5年;对照组年龄50-70岁,平均病程5.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阻肺诊断标准;②年龄50-70岁;③病程5年以上;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实验组常规治疗+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1)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法和膈肌呼吸法。缩唇呼吸法要求患者缓慢用鼻深吸气,然后撅起嘴唇做吹笛式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次10分钟,每天3~4次。膈肌呼吸法要求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全身放松,经鼻吸气,从口呼气,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秒,呼气4~6秒,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呼吸频率保持在7~8次/分钟,每日2~3次。(2)排痰训练:包括咳嗽训练和体位引流等。咳嗽训练主要是指导患者深呼吸后憋住气,然后用力咳嗽将痰排出。体位引流则适用于支气管扩张或肺部感染的患者,需要医生进行具体指导。(3)运动训练:主要是进行医疗体操和有氧运动等。这些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呼吸肌力量,提升心肺耐力,增强上肢和下肢的力量。(4)物理治疗:如超短波或超声雾化治疗等,可以帮助患者扩张气道,促进痰液排出。每周训练3次,每次45分钟。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氧疗等。
1.4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①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FEV1/FVC等;②生活质量指标:包括mMRC评分、CAT评分等;③运动能力指标:包括6分钟步行试验(6MWT)、峰值氧摄取量(VO2peak)等。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分析
实验组患者在FVC、FEV1和FEV1/FVC方面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这表明两组实验组的方法更有利于肺功能指标恢复。
表1 两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2.2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对比
实验组在mMRC评分和CAT评分方面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效果。
表2 两组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指标比较
3、讨论
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持续的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1】。这种疾病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有关,常常在中年及以上人群中发病。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训练和锻炼来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增强肺活量,提高氧合能力,从而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2】。这种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呼吸操、排痰训练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制定。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慢阻肺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次,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还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从而降低医疗费用和住院率【3】。此外,这种训练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信心和勇气,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4】。慢阻肺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病理学改变主要与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害颗粒或气体暴露、遗传易感性、炎症反应以及肺异常发育等众多因素相关。慢阻肺患者在急性加重时肺功能下降显著,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仅依靠药物治疗并不能完全满足慢阻肺患者的康复需求【5】。近年来,呼吸功能康复训练逐渐受到关注,其对改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再住院风险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规律的呼吸康复训练,观察其肺功能、生活质量、呼吸困难症状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为慢阻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在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生活质量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表明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运动能力指标有明显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实验时间较短,未能充分体现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运动能力的改善效果。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长期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推荐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呼吸功能康复训练,以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然而,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未对长期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并探讨长期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慢阻肺患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陆菊,徐青. 呼吸康复训练操对改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中的作用[J]. 饮食保健,2020,7(35):44-45.
[2]卞湖静,翟海燕. 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改善的效果观察[J]. 贵州医药,2022,47(10):1647-1648.
[3]张黎,高亚清. 组合式渐进呼吸康复训练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程度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22,47(7):1146-1147.
[4]杨启凤. 常规治疗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对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J]. 婚育与健康,2022,28(2):87-88.
[5]李亚珍. 早期肺功能康复训练对ICU慢阻肺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谵妄及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J]. 罕少疾病杂志,2021,28(6):33-35.
[6]姜爱华. 肺功能康复训练对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1):136-138,167.
简介:高国,1974年11月出生,男,汉族,籍贯: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大学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