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既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又有一定的趣味性,是教育工作者为了培养学生感知美好事物的能力而进行编写的。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法传统落后等。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生对审美认识不足
小学生在审美认识上主要依靠教师文字的讲解,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体验不深,加之学生生活经历较少,接受的外界信息有限,这就使学生对音乐之美认识不足。教师在审美教育中,要将抽象的音乐美学概念感性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音乐审美教育中认识到音乐之美。
(二)学生想象力贫乏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整个教学由教师独自完成,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没有思考的空间,其想象力也会变得愈加匮乏。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识去理解和想象音乐作品中描述的情境。
(三)无法突出音乐的艺术性和趣味性
在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将更加系统专业的音乐知识融入音乐的教学中,忽视了小学生年龄偏小、认知能力较弱的特点,偏离了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方向,音乐在教学的过程中艺术性和趣味性无法凸显出来。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借助创立情境的教学手段,重视音乐之美的挖掘和表现,学生的体验感得到了增强,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挖掘出了音乐作品的趣味性,从而被音乐的艺术魅力所深深吸引。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从“目标”入手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音乐教学中,审美活动包括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思维、审美想象等。从目标入手,就是要紧紧把握音乐教学的要求,把握音乐教学的内容。在审美活动中,所选切入点不宜过大,应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整体性把握。
(二)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是开展审美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师弹唱、引导学生学唱的模式展开的,没有意识到小学生的兴趣。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逐渐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对此,教师应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激励学生参加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三)借助创设情境的方式实践音乐审美教育
教师在音乐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心理出发,在顺应学生思维方式的前提下,紧贴教材内容,为学生营造情境学习的氛围,最终使审美教育顺利开展。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科技的力量,为学生营造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艺术学习气氛,学生的体验感增加了。教师在情境教学的应用中,还应将生活元素融入进去。例如,在《草原放牧》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前查找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放牧情境的壮美,学生借助视觉和听觉真切地感受本节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美的概念,学生对美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基于游戏性教学开展审美教育
由于音乐具有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独唱、独奏等个人表现形式;二重唱、二重奏等集体表现形式,都是小学生学习音乐、感受音乐重要途径。教师若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个人表演、集体表演等形式来集中学生的音乐力量,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发现音乐的美妙进而提升其整体的审美能力、审美表现力以及审美创造力。集中学生音乐力量的基础,是需要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基于音乐的游戏性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进行“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这一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时,教师一味地讲解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搭节奏游戏”,即将学生根据音乐水平来分为若干活动小组,教师给出某一节奏,让学生进行抢答,答对的小组积一分,最终分数最高的小组为获胜组,给予其一定的奖励。通过这一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与此同时,还能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五)多样化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更没有意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枯燥且单一,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1)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2)用歌词教学法培养学生审美。(3)运用乐器教学法培养学生审美。(4)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审美。如教师在教学生《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首歌曲时,课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为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歌词,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第一、二、三段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让学生感受妈妈生活过的那个艰苦时代,领悟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然后为学生出示歌曲中出现的乐器并播放乐器的发声,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整首音乐让学生欣赏,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在欣赏之后提问学生听到与看到的景象,以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放松心情,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总结: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技艺时,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积极创新,将音乐的艺术性提取出来,充分唤醒音乐蕴含的巨大意义,推动学生音乐认知上升到更高的程度,有效落实素质教育目标,促使学生在审美教育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王莉.让美与心灵共栖——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2):135-136.
[2]王皓洁.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J].江西教育,2021(12):89.
[3]万晓晓.浅谈小学音乐中的审美教育问题[J].新课程,2021(13):91.
[4]孙小会,潘佳佳.关于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课程,2021(1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