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策略

巫秀容

广东省陆丰市特殊教育学校,516500

摘要: 在特殊教育工作开展期间,音乐教学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能力以及欣赏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在具体的音乐教学期间,还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很大制约。对此,教师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研究,然后制定科学的音乐教学优化对策,确保在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提高特殊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 特殊教育;音乐教学;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7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强化教师专业水平

特殊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将歌曲演唱、乐器演奏中融入音乐游戏、音乐律动,需根据学生不同的障碍类型,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视力障碍及听力障碍学生的教学目标在以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进行补偿性教学。如,视力障碍学生听觉与普通人相比听觉较为敏感,因此对音乐的感知力也较强,但是由于视力障碍,肢体动作较为不协调,因此在音乐表现上极为欠缺。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可以在完成歌唱、演奏及鉴赏学习的教学目标上,循序渐进地加入肢体动作学习。智力障碍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当弱化音乐知识学习,加强音乐感受从而调节学生情绪,加强律动教学从而增强肢体协调性,加强音乐游戏从而提高沟通能力。由此看来,这就需要特殊教育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教学能力及跨学科知识,如特殊学生心理学、音乐治疗知识。相对来说,特殊教育学校在音乐教师的培养上,应更加注重音乐治疗相关知识的培训,创新教师知识体系和学生学习模式,使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达到一定的康复目标。

因此,政府机构或者学校应当多组织教师进行阶段性培训,加强教师的教育体系完善,提高教师创新教学意识,时时加强教师知识的更新程度,不断丰富教师的教育内容,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素养,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康复治疗。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便利的网络条件自身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注意网络信息多样化,努力成为一个新时代具有创新学习精神的优秀特殊教育教师。

二、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教学意义

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包含演唱、演奏、欣赏、音乐实践与音乐创造。特殊教育音乐教学内容需根据学生不同的障碍类型,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也有专门的教材匹配,立足于教材的教学是有基础有保障的教学。但是,随着特殊学校学生学情的不断变化以及时代的发展,特殊教育音乐教学的内容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制作了适合当下教学的校本教材。

在特殊教育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中,要坚持传统教学模式中可取的部分。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简单的仅仅满足于依赖教材的教学,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争取在教学过程中带给学生更多的快乐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目标与康复目标,同时再结合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立足学情进行教学创新,制定相应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因此,在长期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将简单的教学模式进行丰富和多元化的创新,将音乐教学与音乐治疗紧密的结合起来。比如,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在立足于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型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学情添加一些与教材相关的歌曲,如将《隐形的翅膀》这首歌曲引入课堂教学。这首歌的歌词非常积极向上,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这首歌曲的学习,既能够避免使用既定教材所带来的单一感,又能够对学生积极向上生活与学习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更好的体现了音乐教学的德育意义所在。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要注意同一障碍类型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特点,选择适合该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及学情的教学内容,避免出现教学内容高于或低于学生能力的问题。

三、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社会发展迅速,教育水平也随之快速发展,且教学手段在不断丰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学手段注入了新的生命。这就为我们的特殊教育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效率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针对特殊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结合特殊学生学情,融入体态律动教学,使学生能够融入音乐的同时并起到一定的康复作用。

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的欧洲音乐教学,随后最早传入的是日本,我国的音乐教育也在很早的时候就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特殊教育音乐教学融入体态律动教学对于学生的康复治疗也有非常好的效果。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实践例子都为该教育方法在我国特殊教育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提供了依据。但是教师要明确体态律动和舞蹈之间是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体态律动的核心依旧是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及情感。体态律动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以身体为乐器,根据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分句、感情等变化,有控制地通过肢体动作表达听到的乐曲及情感。既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又有助于对音乐的全面感受,加强自信心。舞蹈需要精确规范动作并接受系统训练的一门艺术表现形式。教师可以从概念和实践两个角度将两者区分开来,立足于自身教学特点将体态律动教学融入特殊教育音乐教学,对于有效地提高特殊教育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和康复效果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总而言之,特殊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进行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充分了解学生的特殊性,并接受客观条件带来的各种制约因素,保持积极的教学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教学的开展上来,以此来帮助特殊学生在知识掌握、头脑发育、心理建设等多个方面提供最有力的教育保障。

参考文献:

[1]杨晓春.浅谈律动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77.

[2]余根花.特殊教育学校唱游与律动课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科幻画报,2020(10):171.

[3]郑艺娟.静默聆听——特殊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价值及现实困境[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0(09):20-21.

[4]田如心.微视频在培智学校音乐康复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5]单铎.音乐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的再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2019.(12):135-137.

[6]连赟.中国特殊音乐教育:历史与现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