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能力,日益受到重视。德育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不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德育教育的关系
(一)道德品质的塑造
德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注重实践与应用。通过系统传授道德知识,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善恶、对错,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德育教育还着重培养道德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关爱、尊重和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善良与正义感。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的训练和实践,学生能够将道德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品质是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的关键元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确保了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
(二)情感教育的深化
德育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和感恩心。这些情感的培养不仅让学生更加关注他人和社会,还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温暖。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学会了理解、尊重和关爱他人,这种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应对。情感教育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发展能力,为他们未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能力的提升
德育教育格外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它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亲身感受社会的多元与复杂。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真实的社会互动,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实践教育不仅使学生更加具备公民意识,还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从而更加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上,德育教育确实应注重与时俱进,紧密贴合时代脉搏,引入丰富的时代元素。这不仅能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例如,教育者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事件,如环境保护、网络安全、公共卫生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思考其中涉及的道德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可以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比如,我们身边的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通过善举传递正能量的故事。这些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知识,加深对道德准则的理解。以环保主题为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结合一些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教育方式既符合时代需求,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必须摒弃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转向更为多元化和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道德的力量。
例如,在教授尊老爱幼的道德观念时,可以设置一个公交车的模拟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老人、儿童和乘客,亲身体验让座和受助的感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观念,还能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和道德认同感。角色扮演也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到道德故事或社会事件中去,让他们从角色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情感。比如,在讲述一个关于诚实与谎言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说谎者和被欺骗者,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说谎的后果和诚实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教育者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道德知识具象化、生动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德育活动的创新
在德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确实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道德的力量,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和环保行动等都是极好的实践平台。学生们能够亲身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感受帮助他人的喜悦。比如,在志愿者活动中,学生可以协助组织公益活动,为社区老人提供关怀和帮助;在社区服务中,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居民帮扶活动,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活动都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力量,感受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重要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做出贡献。开展德育竞赛和评比活动也是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学习中来。
比如,可以举办“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表彰在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开展“环保小卫士”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还可以组织“道德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道德故事,传递正能量。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还能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原则。通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的力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从而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德育活动的创新,可以使小学德育教育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家长和社会的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德育环境。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道德,既有能力又有担当的新时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谭欣雨.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3,(5):32-34.
[2]朱埼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德育教育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22,(11):78-80.
[3]李明远.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