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戴旻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现阶段,人们对“工匠精神”给予了高度重视,需要企业定制个性化以及柔性化生产和发展路径,建立精益求精的品质,创新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品牌。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以就业为导向,落实工匠精神,帮助学生积极的面对各种挑战,最大限度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把爱岗敬业、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内化为高职学生的思想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落实创新实践路径。
关键词: 高职学生;党建工作;工匠精神
DOI:10.12721/ccn.2022.15722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创新创业理念下的工匠精神需要对自身产品的用心雕琢、追求卓越、质量至上的思想理念去进行创新和落实,满足客户第一的服务精神,不断超越的奋斗精神,质量优先的精神品质和严谨负责的精神态度。此时,高职院校也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融入工匠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增强自身的职业能力[1]。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为了更好在日常教学中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就需要将工匠精神落实到职业发展当中。鉴于此,如何在“工匠精神”引领下加大对学生职业素养培育?

二、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教育教学路径

(一)培养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职业品德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工匠精神”引领,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职业道德,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定期举办实践活动模式。职业人在相应的职业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的职业理解。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落实更多的职业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管是就业、择业、职业发展,还是以后的创新和创业,都需要在“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深化内涵,保持较高的职业发展路径[2]。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工匠精神的主要表现。从现代化的角度看,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不仅衣食无忧,并且没有形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走进社会以后,基本上都是很难满足现实的需要。在此种现实中,高校需要最大限度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落实核心素养,为以后的精益求精奠定良好的基础准备。例如:“钳工实习课”中,教师需要学生结合实际,将一个铁棒,在经历过测量、切断、打磨等步骤以后,制作成为符合需求的六角螺母[3]。不少的学生会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测量、设计。但在用锯条锯铁棒的时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有的学生失去了耐心,有的学生甚至做出来的不符合需求,有的学生有了去外面购买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还需耐心的讲解,并且需要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动手能力,耐心的完成这份任务,合理的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突发性的问题。在教师的监督下,全部学生都完成了此次的教学内容,并且真实的感受到工匠精神是如何达到的,增强了面对挫折得能力,最大限度提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高职教学中培养工匠精神是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实的需要,是推进产教融合、增加人才培养针对性的需要。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工匠精神的渗透,需要不断巩固专业思想,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将学生的专业教育、思政教育于 “润物细无声”中,帮助学生加大全面的认知,从根本上获得更多的认同感,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建立积极向上的精益求精精神。在现实的生活中,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传统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现实的需要,只有重新审视和挖掘工匠精神,才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减少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率。例如:自行车装配实验的过程中,高职教师为了落实“工匠精神”,就需要先预算好定额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落实装配的流程。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需要符合流程的需求,还需要合理的融入自己的想法,总结经验,保持精益求精的思想,延伸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合理的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保持科学的成长路径[4]

(三)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历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在高校职业教学的历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也需要在合理的统筹规划下,落实职业道德素养,保持乐于奉献的精神,提高知识和技能。教师也需要在合理的规划下,将不同的课程与专业技能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语文的学习中,总结出做人的道理;在思政政治的教学中,需要掌握国家的发展趋势;在企业的发展中,需要保持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在知行合一的精神中,才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知识和素养,保持科学的发展路径,引导学生不断趋于 “工匠精神”[5]

(四)定期开展职业规划大赛等类型的职业型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合理的规划下,需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在实践中,不断的优化过程,使学生在思想与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实施发展。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场景与职业活动,合理的将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观引导下,落实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介绍优秀学生代表的求职经历以及企业成功人士的具体经历,邀请专家与企业家来校作演讲,落实职业规划论坛。重点分析面试技巧、简历制作、实践检验积累、社会就业形势、创业知识等主要的职业发展内容。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个人认知能力,另外一方面是为了落实职业目标,最大限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为高职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打造大型的高职学生双创实践基地,在实践的过程中,真实的落实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

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高职院校的教师也需要结合实际的需要,落实“工匠精神”。让学生在获得工具性能力的同时开启富含技术的精神资源,让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知行合一的精神,最大限度增强专业技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保持坚持不懈、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体现自身的真实价值,促进高职院校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红,黄少华,成军.工匠精神为引领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研究——以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20(9).

[2]孔凡骏. 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以川南幼专为例[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1(6):2.

[3]许静艳.工匠精神在高职物流现代学徒制培育中的融入研究——以AHGS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物流技术, 2021, 40(9):4.

[4]王文山. 建设传承工匠精神的优质高职教师队伍——以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为例[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22(3):2.

[5]洪尉尉. 智能制造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以高职机电类专业为例[J]. 辽宁高职学报, 2021, 2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