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音乐课堂的思索

姚晶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大来中学,154004

摘要: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能反映内心的情感和现实生活,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新课改教育理念提出之后,不仅要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听懂音乐,还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因此,要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人生价值观。在此,针对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 传统文化;初中音乐;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8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的意义

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音乐历史中也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所以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初中音乐课堂来说,能更有效地发挥课程中的各种教学资源,让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创新,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首先,传统文化的渗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总是讲解音乐的理论知识,再加上音乐学科并不是学生的必考课程,所以有些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导致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而在引入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各种音乐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不仅可以传授各种各样的音乐知识,还可以展开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良道德观念传授给学生[1]。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能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道路越走越顺,达到文化内涵熏陶的教学目的,同时二者的结合能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教学的广度和宽度得到无限的延伸,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会十分美妙,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立足教材开展活动教材

在我们教育发展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是我们传输知识的载体,从中体现出了国家教育政策的方向。我们在开发本校特色音乐课程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学大纲,对新课程教育理念进行进一步的渗透。在音乐学科的实际教学之中,我们不仅仅要从乐理知识出发,实现学生对于基础音乐技巧的掌握,更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特色传统音乐课程的开展中,要注重对于音乐历史的宣传,让学生在了解音乐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深入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音乐不仅仅是一段段旋律,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反映了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音乐思想。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从多角度进行鉴赏。结合传统文化要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水平。

(二)转变音乐教学观念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展开的。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角度出发,转变音乐教学观念,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对学生审美意识,音乐素养的培养摆到同样重要的位置。音乐教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教学质量为衡量标准,将传统文化以各种形式融入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来。学校不仅仅是传输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学生成人的地方。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将学生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人才。更要注重他们个人素养的提升与人格的完善。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其身边所有的教学资源,开展特色音乐教学活动。思维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上,更要将生活中的场景引入教学活动中。同时要讲究教学时机,例如结合一些节日,播放与节日有关的歌曲,讲解作者创作背景。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之中,加深对于歌曲的理解,对于节日的理解。例如在国庆节、南京大屠杀等纪念日,可以播放红色经典歌曲,让学生在特殊的日子里,感受革命先烈的付出与牺牲,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三)丰富和创新新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有方法而无定法。我们要根据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发挥我们的创新意识。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方式,推动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具体地,我们可以采取鉴赏式、讲授式、模块式、实践式、结合讲座式,初中的音乐教育应当注重在学生基础乐理知识的掌握中更进一步地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扩展。要针对不同形式的民族音乐特点进行讲解,注重音乐发展历史的普及。让学生在了解乐器、音乐形式发展的历程中,增长相应的历史知识。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要让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例如,竹笛的音色优美动听,既能表现高亢、明亮、刚劲的音色,也能表现深沉、浑厚、柔美的音色。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学生集体参与度低,竹笛集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音乐课更加感兴趣。竹笛传承了中国民族乐器几千年的历史,它的艺术价值和环保教育意义都是非常高的[2]

(四)为音乐教学提供硬件支撑

以往应试教学模式下,学校对音乐学科普遍不注重,直接表现在音乐教学资源的匮乏上。学校里很少有传统音乐器材,最常见的就是钢琴与吉他。我们平时常见的二胡、古筝等传统音乐器材,在校园中也很难见到。甚至有的学校并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在原本文化课的教室进行。场地与器材的紧缺,同时也限制了音乐教师的教学形式。很多音乐老师只能在课堂中领着学生一遍一遍唱歌,甚至伴奏都没有,学生的体验也很糟糕。简陋的教学环境无疑不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器材场地,教师的演奏水平与音乐作品本身的质量一样重要。简陋的环境会导致学生无法深入领略音乐作品的魅力。我们要综合多种有利因素,尽量减少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的障碍,从各个方面提高音乐课程的质量。良好音乐学习的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对场地的建设,例如专业琴房与音乐室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校园音乐教学的质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提供二胡、古筝等传统音乐器材。在教师现场演奏的过程中,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乐器的魅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再如竹笛。竹笛的价钱比其他民族乐器更加实惠,竹笛的形体简单轻巧,演奏者可随时随地进行练习和演出,适合中学生的集体教学。

(五)结合古诗词开展音乐教育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历程中,各朝各代的文化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在教学活动中都具有高度的教育价值。而与音乐最接近的几种形式有古诗词、戏曲等等。通过结合古诗词开展我们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既积累语文知识,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又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同时古诗词优美的辞藻,丰富的意境,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3]

(六)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

我们要更好地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借助多媒体工具,形象地展现音乐知识。通过互联网给学生播放优质的传统民族音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很多学生只认识当红的现代流行歌手,能对民族音乐的歌唱家如数家珍的寥寥无几。在上课过程中,让学生欣赏他们的作品,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在课下主动去了解,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三、结语

音乐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学科,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开阔音乐视野。教师须打破传统教学观念,充分重视戏曲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可以通过结合时尚元素与戏曲元素、优化教学内容、运用新媒体手段等方式将戏曲引入到中学音乐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燕珍.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20(27).

[2]林丽琴.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渗透策略[J].幸福生活指南,2019(21).

[3]金金利.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学生成才--中学音乐课堂乐器音乐渗透的重要性[J].成才之路,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