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中华传统故事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

莉娟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巴彦乌拉幼儿园,026200

摘要: 将中华传统故事融入到幼儿的启蒙教育活动当中,能够起到文化传承、培养道德修养等积极作用,有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面对着如今文化浪潮复杂的时代背景,中华传统文化也和外来文化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弱势发展态势,不利于文化保护、传承。由此,在本文当中,将结合幼儿启蒙教育的实际情况,阐述中华传统故事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策略,期望能够为幼教工作作出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中华传统故事;幼儿启蒙教育;实践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7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中华传统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人民生活情境的写照,一般是通过口耳相传来进行传递,在幼儿启蒙教育当中适当融入传统故事,能够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创建幼儿健康的文化观念。

一、中华传统故事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应用价值

(一)中华传统故事能够促进儿童个性的社会化发展

“社会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生活当中一种比较直观的体验,具备较强的延续性特征。中华传统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关键表现形式,渗透到幼儿的启蒙教育当中,能够较好地促进他们的个性社会化发展,在中华传统故事中,蕴含了集体智慧,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另外,在拓展孩子的知识储备的同时,中华传统故事中包含的优秀道德品质、健康生活理念,也能够传递给孩子,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中华传统故事能够帮助孩子辨别社会角色

中华传统故事和人们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在中华传统故事中,包含了很多道德观点以及感性认知,将其渗透到启蒙教育当中,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探索人生,并通过教师的帮助明确人生道路,初步形成辨识能力和善恶观念。除此之外,中华传统故事对于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也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孩子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更好地认知社会、了解社会,形成完善的人格品质,为未来的成长夯实基础。

(三)中华传统故事能够促进本土文化的有效传承

中华传统故事本身就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地区文化、民族文化等等,并借助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情境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区域活动设计,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升其接受文化意识教育的效果;另外,因为民族差异、风俗不同,具备民族特色的故事能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地方特色、民族习性,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形成文化意识。

二、中华传统故事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传统文化主题,组织教育活动

这里的“教育活动”说的是常规幼儿园的启蒙教育活动当中,结合幼儿的基本发展特征、幼教的整体需求,配合个别、小组等形式展开的教育预设方案,可以激活孩子的自主意识,促进孩子主动探索和思考。在新时期背景下,幼儿园指导纲要当中也提出了相关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老师可以借助传统文化故事,将启蒙活动中融入适当的传统文化内涵,令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的同时,感受活动的乐趣,充分理解传统文化深层内涵,并借此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例如,可以将“京剧”作为主题,进行区域活动,在活动开展前,老师先讲述“大帅五十寿,名角聚奉天”的故事,让孩子们好奇,是什么样的表演,能够在张作霖的寿宴上表演,还变成了一个浓墨重彩的故事传承下来?随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小段京剧,并为孩子们讲述京剧脸谱的特色,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不同性格特征等,如红色脸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黑色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最后,鼓励孩子们模仿京剧脸谱自己绘制一张脸谱,并集中张贴在教室里或者通过新媒体渠道传递给孩子的父母。

(二)结合中华传统节日,组织教育活动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系十分深远且厚重,有丰富的内容,在融合传统文化和启蒙教育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和传统节日有关的故事,在特定的节日内,组织教育活动。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传统文化体系当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具备较强的趣味性,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节日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关注。

例如,端午节前后,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一些浅显易懂的纪录片或者动画片,让孩子在生动的情境中,了解“屈原投江”的传统故事;在了解了故事之后,展现一些和端午节有关的儿歌、童谣,和孩子们一起朗诵,如“端午节,艳阳照,家家户户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姓乐得直蹦高”,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激活孩子对于端午节的兴趣,加深对于屈原的故事的印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和幼儿们一起在线上“祭拜”屈原、清扫幼儿园,亲身感受“洒扫”文化的魅力,追忆屈原先生,而且还能够充分感受劳动的魅力,一举多得。

(三)结合地方传说故事,组织教育活动

地方传说故事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当中,也是比较关键的组成内容,同时,因为所处的地区是民族聚集地,和民族文化有关的传说故事也具备极强地方特色;另外,幼儿接触地方文化的机会也比较多,多数都听父母讲过一些传说故事,是亲身经历得到的文化内容,资源也十分丰富,值得将其融入到启蒙活动内。

例如内蒙古“响沙湾”的传说故事、“马头琴”的传说、成吉思汗的生平故事、昭君出塞等等,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故事,在丰富幼儿启蒙教育活动内容的同时,还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激活幼儿的视听体验,感知文化内涵,对本地的文化产生热烈的喜爱之情,继承并发扬地方文化风俗。

(四)结合中华传统美德,组织教育活动

将敬老爱幼等美德相关的故事渗透到启蒙教育当中,能够调动幼儿乐于助人的感情,激活其良好品质,继承传统文化中的良好内涵。具体来说,启蒙教育是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进程,同时还是加强幼儿情感体验、思维认知的过程,构建正向启蒙情境,能够帮助幼儿突破纯粹的认知活动,是涵盖了情感体验的综合性活动过程。教师借助情境构建,鼓励幼儿主动动手、动脑,参与体验活动,促进传统美德教育,且促进迁移到实际生活当中。

例如老师可以尝试构建“关爱父母、敬爱老人”的情境,引入“子路背米”“鹿乳奉亲”“卧冰求鲤”“陆绩怀橘”等有关孝敬父母的故事,并和幼儿一起朗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幼儿“除了自己的父母,陌生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我们作为身体健康灵活的小朋友。是不是也要想到自己的父母,也有老去的一天,那么,对老人,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并配合小游戏,分别扮演老人、看望老人的小朋友、交警叔叔等角色,调动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推己及人,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结语:

综上,将中华传统故事融入幼儿教育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能够起到较强的现实意义,能够令传统文化通过幼儿群体进行传承和有效发展,促进幼儿的思想品质和德行操守生成,令其身心同步健康成长。为了能够将传统文化故事和启蒙教育活动良好融合起来,可以尝试利用区域活动,并立足地区特色,设计适当的游戏活动等,令幼儿得以深刻地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形成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蒋耀琴.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学,2021(6):4.

[2]张云.基于养润文化背景下的幼儿故事本运用研究[J].国际教育论坛,2022(6):18-20.

[3]逯书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资源开发的策略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22(6):4.

[4]刘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2(15):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