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位于中国湖南省东北部,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著称。汨罗是屈原晚年行吟求索、怀沙自沉之地,被誉为“端午源头”、“龙舟故里”、“诗歌原乡”,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作为端午龙舟文化的发源地,龙舟竞渡是汨罗地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竞技活动,龙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平台。近年来,汨罗中小学在劳动教育中积极融入龙舟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劳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一、龙舟文化的内涵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端午龙舟文化起源于汨罗,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参加赛龙舟、佩香囊、挂艾草、吃粽子等活动,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龙舟竞渡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活动,龙舟文化源远流长,汨罗地区始终传承和发展了龙舟文化。龙舟文化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不断创新。承载着中国人对于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水的敬畏与利用。在龙舟比赛中,每一个划桨的队员都需要与队友紧密配合,保持一致的节奏和力量,才能驱动龙舟快速前行。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正是龙舟文化的核心所在。龙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与劳动教育之间存在着深厚的联系,有着独特的劳动教育价值。龙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劳动元素。在龙舟比赛中,划手们需要齐心协力、配合默契,才能驱动龙舟快速前行。龙舟竞渡不仅体现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还展现了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这既是一种体力劳动的展示,也是对劳动者智慧和协作能力的考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在于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强调实践性、体验性,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学会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将龙舟文化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可以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有效结合,形成独特的教育契合点。
1.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龙舟竞渡需要队员们紧密合作,共同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与劳动教育中强调的团队协作精神不谋而合。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可以通过模拟龙舟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体能与耐力:划龙舟需要良好的体能和耐力,这恰好与劳动教育中锻炼学生体魄的目标相一致。通过参与龙舟训练、龙舟比赛或模拟比赛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体能和耐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龙舟比赛中,队员们需要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如水流变化、阵风影响等,这就要求他们具备快速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呼应。通过参与龙舟相关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迅速作出判断和应对。
4.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龙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龙舟文化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5.提升劳动技能:划龙舟需要一定的技能和技巧,这同样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劳动场景。通过学习和实践龙舟文化,学生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做好准备。
据此,龙舟文化与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多个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契合点。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龙舟文化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出更多具备团结协作精神、良好体能和耐力、出色劳动技能和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学生而努力。
二、汨罗地区龙舟文化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实践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汨罗中小学在劳动教育中积极融入端午龙舟文化,将这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劳动教育课程中,试图通过参与龙舟制作、赛龙舟等活动,提升劳动核心素养,为劳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
1.龙舟制作实践:有的学校结合地域实际,组织学生参与到龙舟的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亲手参与选材、测量、锯割、拼接、打磨等环节,使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木工技艺的魅力,体验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有的学校组织学生亲手制作龙舟模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参与龙舟竞渡活动:每年端午节前后,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或观摩龙舟竞渡,学生们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划桨技巧训练,体验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有的学校在汨罗江国际龙舟竞赛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3.文化传承课堂:一些学校还将龙舟文化引入课堂教学,通过邀请龙舟技艺传承人进校园等形式,讲述龙舟的起源、制作工艺以及端午节背后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辛劳,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尽管汨罗地区的中小学在将龙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1.实践活动深度不足。部分学校的实践活动仍停留在表面层次,如龙舟制作多为简化版,学生未能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全套传统工艺流程,劳动教育的效果受到一定限制。龙舟背后丰富的历史故事、民俗艺术等方面的挖掘不够深入,导致劳动教育的文化内涵拓展受限。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地域、资金等因素影响,龙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程度在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校缺乏相应的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难以有效开展此类实践活动。
3.课程体系构建不够完善。目前,龙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课程体系,导致活动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不足,难以实现对学生长期持续的影响。
4.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如未能充分利用本地龙舟匠人资源进行深度合作,使得劳动教育的专业指导和技艺传承面临断层风险,也限制了龙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更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5.安全保障机制待强化:龙舟制作与竞渡活动中涉及一定的安全风险,如何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地开展龙舟实践活动,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汨罗地区的端午龙舟活动在中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实践虽已初见成效,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应进一步挖掘龙舟文化的教育价值,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以期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