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研究

赵雨 柳叶 赵宇虹 修翰江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中的具体作用,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精准找出实现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作用的有效措施,其内容包含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强化教育管理内容、增进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等,从而利用思政教育有效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效果。
关键词: 就业指导;心理素质;思政教育
DOI:10.12721/ccn.2022.1572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为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在开展该项工作时要对其实行必要的思政教育,利用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适时融合,精准改进对其的就业指导效果,切实帮助该类人群解决就业问题,为大学生就业提供适宜保障。

1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中的具体作用

1.1有助于强化社会的稳定度

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融入适宜的思政教育,各高校教师与管理者应明确其具体作用。具体来看,良好的思政教育可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带去极大的稳定性,即强化当前社会的稳定度。大学生属特殊群体,就业不仅会极大影响其切身利益,还会给社会利益带去较大改变,若能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可适时构筑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管控的双赢状态,利用彼此的合理宣传来增加大学生综合素养,利用专业的思政教育可引导广大学生拥有合适的就业观念,有助于维系社会的稳定度,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可能遭受的具体问题,为此后社会的和谐发展创设出必要条件,因而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加入不同程度的思政教育极有必要。

1.2有利于加强高校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大学生就业指导在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依照其融合效果,适时发现其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即利用该项融合过程来加强高校教育的持续性发展。一般来讲,若想增进高校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及时关注人民群众对相关教育形态的满意度,利用对该满意度的合理控制来强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各高校在日常工作中应利用适宜举动来解决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继而获取更多群众对该类教育的支持。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期间,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利用适宜方式来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为社会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在该项举措的引导下,大学生不仅拥有了适宜的就业创业本领,还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了适宜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工作责任心,大学生在该项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不仅能更为顺利的毕业,还能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因而利用合适的思政教育可切实改善大学生就业指导状态,强化该类院校的持续性发展[1]

1.3更好地改善大学生心理素质

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效果,在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的过程中,运用思政教育不仅能提升该类学生的就业能力,还有助于改进其心理素质,使其在此后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坦然接受可能遭遇的考验与困难,利用积极态度来解决对应性问题,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在当前各项工作岗位中,大学生不但要拥有过硬的技术本领,还要在工作中持有适宜的心理素质,只有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才能真正转换大学生的就业状态,高校内部的思政教育中含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对该项教育内容的积极培养可切实改善大学生的就业发展现状,使其在此后的学习工作中端正自身心态,利用抗压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具体的工作岗位内展现出真正的工作水平,既能有效转变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还能解决当前社会中大学生存有的就业难题,切实提升工作效率。

1.4为大学生树立适宜的就业观

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愈发严峻,大学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既要面临工作水平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问题,还会存有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在心理压力逐步升高后,部分大学生在进行就业择业时,若其产生些许困难,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消极情绪,在择业观并不合理的情况下,其就业状态将受到极大影响。在融合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利用适宜举措可为更多大学生带去更为专业的就业指导,在该类就业指导的影响下,学生的就业态度与观念将产生较大转变,其会逐步消减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透过心理素养的逐步增强与思政教育的大力开展,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将被高效树立,在该项理念的引导下,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将变得更为广阔,有效解决此前遇到的各项就业问题,为此后大学生的工作发展提供更佳机会,使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拥有更大价值。

2实现思政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作用的有效措施

2.1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为提升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融合度,各高校管理者与教师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时,要将思政教育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上,借助对该项工作的合理控制来为更多大学生就业指明方向。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适宜的思政教育外,还要与大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不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与学习状态,为其设计出对应的就业指导方案。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而言,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其在就业期间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若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排遣,将极大伤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严重损伤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因而高校教师应在日常工作中增加对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其遭遇的各项问题,提升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融合效果。

2.2强化教育管理内容

高校在管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过程中,要主动加入适宜的思政教育知识,而思政教育知识的选择则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利用对时代实践属性的精准控制,有效加强该项知识内容带给大学生的感悟力,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性、针对性。同时,在融合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与管理者在进行相关内容的指导时,将工作重点放置到合适的思政教育中,比如,对当代大学生开展不同程度的荣辱观教育,对目前多数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状态进行深入研究,利用该项举措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观与心理素质,在完成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后,还要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在该项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提升大学生整体的就业质量[2]。此外,在强化教育管理内容的过程中,各高校教师应找出合适的融合方法,将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内容进行紧密结合,根据对该项教育内容的合理控制来确保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效果。

2.3增进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在融合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期间,高校教师还需增加该项工作的执行力度。一般来讲,高校教师在设计思政教育形态时需采用多元化模式,将信息技术手段适时引入到对应的就业指导中,借助微信、微博与QQ等多项交流工具来转换当前大学生的教育形式,利用新型教育模式的引用来增强教育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切实改善大学生的就业效果。此外,在开展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高校应适时注意对该类人群的引导性,主动设计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法,更好地落实与融合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思政教育,为此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奠定较佳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而言,若想提升对其的指导效果,广大高校教师可利用思政教育来解决具体的就业难题,借助对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的合理结合,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几率,帮助其解决就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心理负担,为社会的发展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连选,张子豪,许宁,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体现[J].科教导刊,2022(05):51-54.

[2]田荣.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优化路径[J].就业与保障,2021(1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