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综合内科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赵襄程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441021

摘要: 目的 探究综合内科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录的62例综合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1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依次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模式、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康复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在综合内科患者中,可以取得理想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综合内科;康复效果
DOI:10.12721/ccn.2024.15711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综合内科作为医院内的重要科室,主要是对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予以治疗,临床为了实现临床疗效的提升,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提倡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1]。常规护理以患者病情为核心,目的在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整体内容相对较为单一性,忽视患者身心需求,所以当前提倡强化基础护理服务,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深化护理专业内涵,优化护理质量。本文报道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数据来源于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录的62例综合内科患者,入选患者均收录于综合内科,且主动在知情同意书签字。将62例综合内科患者均等分为31例对照组、31例实验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61.png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案:常规护理,针对综合内科患者,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症状体征、生命体征多项指标,在异常的情况下予以及时对症处理。另外,在患者的居住病房内,护理人员需要予以消毒管理,秉承着无菌操作理念,预防院内感染的出现。

实验组护理方案:优质护理,本文着重阐述实验组护理方案,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疏导:综合内科患者难免会呈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所以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在患者入院阶段,应面带微笑迎接病人,给患者留下良好印象,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使患者在短时间内适应。在患者入院后,应向患者讲述疾病诱发原因、症状表现、治疗以及康复策略,增加患者疾病治愈信念,消除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保持患者心情舒畅,使患者以积极乐观心态接受疾病治疗,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②环境护理:在患者入住综合内科后,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干净的病房环境,经常在病房中开窗通风,维持环境的清新感。另外,夜间应关闭不必要的灯光,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以免打扰患者的睡眠[3]。③生活护理:在患者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需要进行饮食调护,通常以富含维生素、纤维素、高蛋白食物为主,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量,确保患者机体营养供应充足,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免疫力。针对长期卧床的综合内科患者,应定期进行体位变动,每隔2h翻身一次,并在受压位置处予以按摩,降低压疮以及院内感染发生风险[4]。④康复锻炼: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康复计划,即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上下肢自主运动,强化患者的肢体力量,快速恢复肌肉力量,预防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针对稳定期的患者可采取外展、屈腿、举手、下床活动锻炼等干预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5]

1.3观察指标

(1)康复效果: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自理能力正常为显效;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生活自理能力趋于正常为有效,未取得上述指标为无效;康复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2)生活质量评分:以SF-36评分量表予以判定,伴随分值上升,护理满意度越佳。(3)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法予以反馈,依据患者问卷回答情况进行指标判定。

1.4统计学方法

SPSS.23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文资料,康复效果、护理满意度为计数资料,检验方式:卡方,生活质量评分为计量资料,检验方式:t,结果依次表现为n/%、平均数±标准差,P<0.05为组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

实验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数据详情见表2。

表1两组患者康复效果对比(n/%)

62.png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数据详情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x̄±s,分)

63.png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数据详情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64.png

3.讨论

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综合内科收录的患者例数逐年增加,护理干预策略的落实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与预后水平,所以当前应该突破常规护理的局限性。优质护理相较于常规护理更加全面,可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下,将患者的需求放在一切护理活动的首位,围绕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在满足患者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时,保证患者的躯体、心理舒适度,优化护理质量。

本文开展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模式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优质护理的实验组,康复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数值更符合预期,表明优质护理模式对综合内科患者康复效果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聪泳.优质护理对于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心电表现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3,10(03):213-216.

[2]张凤华,冯真真.优质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9(01):173-175.

[3]陈莉莉.以心理护理为主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15):145-147.

[4]龚必君.优质护理在基层医院综合内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2):143+146.

[5]马宁.护士分层级使用在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探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08):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