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将有超过1000万的高校毕业生。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人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清楚认知自我与外部环境,并树立目标与制定计划来有效探索职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融入思政教育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时所要遵循的路线,为顺应民族复兴的时代号召,高校为国家输送的人才在思想上必须是爱国为民的、是先进的,这是大学生紧跟国家飞速发展脚步的重要保证。二者的融合旨在帮助大学生顺利适应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审度外部就业环境和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等条件,对个人将来有意向要从事的职业进行合理的预估、评测,并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定做一个对于该职业发展的一个大体框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这其中包含着动态发展的元素,这个过程包括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发展环境变化、不同时期对职业的看法等可变因素,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变化复杂的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人的落后更多体现在思想上的落后,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保证人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所进行的理论指导,是促进个人素质、品德、思政等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其他各项工作开展的领导者,只有在思想上搞清楚了工作的意义,才能有目的的制定计划,才能始终保证前进的道路和目标的一致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实现人生价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大学生能参与技能培训、接受理论教育、职业素养教育等,帮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制定清晰的职业目标。在后疫情时代,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面临着就业或是深造两难的选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构成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能够相互渗透,将两者相融合无疑是打破这一僵局的新兴理念,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科学融入职业规划教育中,有价值引领的提升学生职业规划能力。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两者融合的理论知识相脱离
很多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仅注重学生的求职技巧培训,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相偏离,很显然这剥离了二者之间的联系。思政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这样的教学机制会造成所授内容分散,没有整体性,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都是非常不利的。这二者的融合是职业规划建立在思政教育的基础上,思政教育反过来引导职业规划不断前进,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而不是相互独立的。
(二)两者融合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学生对思政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主要通过学校开设的课程进行,以授课加考试的方式完成教学,这种模式会使得学生对思政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理解程度浮于表面,而且相对缺乏灵活的教学手段很容易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枯燥乏味,对待课堂思考和课后作业也只是疲于应付,以便通过最终的考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在这种新兴话题上显然无法调动学生对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兴趣,学生会缺乏对二者的具体思考,所以无法意识到思政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所作出的引领作用,不能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自己未来的从业,因此造成融合的效果不理想。
(三) 复合型师资队伍尚不健全
目前,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课主要由校内辅导员或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教师任课,因而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度不强,并且很多高校都采取线上学生自学模式开展,大大降低了职业规划课的作用。此外,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前瞻性不高,没有形成精选教师、培训、考核的体系,从而来建立一支复合型师资队伍。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措施
(一)形成“1+1>2”理论知识融合体系
开展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融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就业观,让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思想观念面对未来的职业道路。高校首先应当意识到思政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内容上是有共通性和一致性的,这是保证二者可以融合的前提条件,同时高校还需要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状态,制定一个针对该阶段的人才培养大纲。这个大纲就是要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职业生涯规划当中去,以具体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造一个适合二者在理论知识相互融合的环境,以避免切断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拓展教学形式提升融合效果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门动态性课程,需要根据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教学,还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时代精神等内容形成多渠道教学模式。如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思想引领来培养学生们的职业能力,主动投身到社会职业的实践当中,从而来帮助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职业技能水平,为真正进入社会做好充足准备。此外,优秀校友、企业人士等进校园以身说法开展讲座、职业帮扶等,用自身案例感染学生理解思想引领下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是无论以哪种形式进行,始终要将二者的融合放在首要位置,体现思政教育引领职业生涯规划的宗旨,提升二者融合对学生未来职业影响的效果。
(三)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
复合型师资队伍可以从高校内辅导员、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教师或是对思政教育和职业规划融合这方面感兴趣的老师中进行挑选,其次是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并长期开展集体性备课与讨论。与此同时,院校也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相应的考核纳入绩效体系,对这支队伍给予相应政策奖励。此外,利用好校外资源,如聘请优秀校友、职业规划师等长期从事课程教授,从而能充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育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江国云, 杜萍.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探析[J]. 就业与保障, 2020(17): 168-169.
[2]王峰.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 现代交际, 2019(20): 166-167.
[3]李伟.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职业规划教育的思考[J]. 科教导刊, 2019(14): 93-94.
[4]周长长, 王云欢.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 才智, 2020(17): 99.
作者简介:刘吴盟(2000—),男,本科;赵建国(1990—),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