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又叫作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急性闭塞,造成相关心肌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坏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呼吸衰竭等多种原因会引起的血液供应不足及心肌耗氧量过大等。当前,急性心梗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尤其是中老年人、吸烟和高血脂等患者较为常见[1]。急性心梗按病因可分为五类。急性心梗的主要症状为心绞痛等。在疼痛初期,还会有胸闷、咳嗽等心衰表现,严重的还会有休克的表现。急性心梗可以选择抗血小板药、脂药等药物治疗,也可以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等手术治疗。由于心脏功能的减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综合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采取康复护理干预[2]。本研究以本院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为例,对基于早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展开了重点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92例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数字表法,各46例。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5~84岁,均值(58.78±2.23)岁;体质量指数16.14~33.20kg/m2,均值(25.40±1.15)kg/m2。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4~84岁,均值(58.69±2.31)岁;体质量指数16.18~33.18kg/m2,均值(25.35±1.10)kg/m2。上述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符合比较标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与防治方法,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从而影响到治疗效果;指导患者进行情绪调节;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心电图、血糖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并对患者进行饮食与运动指导。
1.2.2观察组
早期康复护理:(1)心脏康复方案。入院第一天叮嘱患者卧床休息,第二、三天由护士和家属帮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每次10分钟,每天2次;第5—7天,护士会辅助患者在病床旁缓慢走动,每次15分钟,每天3次。第8—10天,由家人和护士陪伴,步行10分钟/次,每天4次;第11—14天开始在病房步行500米,并爬楼梯,每天一次,逐渐增加活动量。(2)深呼吸练习。让患者平卧于病床上,保持身体放松,让患者慢慢地做深呼吸,用鼻子吸气,用口呼气,每次5分钟,每天2次。(3)康复护理原则。患者在锻炼过程中,要适当地控制运动的强度,保证心率正常;在训练期间,让患者戴上胸部的心率表,在运动后倾听患者的呼吸,以调整训练计划;在运动时,患者很容易因为身体状况不佳等中断训练,所以,护士要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给予疏导,通过训练来提高预后。
1.3观察指标
1.3.1 SAS评分、SDS评分: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分,临界值为53分与50分,负面情绪与评分成正比。
1.3.2临床指标:记录两组的射血分数与6min步行距离。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情绪状态
护理前,两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的情绪状态(x̄±s)

2.2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
护理前,两组的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指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的临床指标(x̄±s)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几年,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急性心梗的介入手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急性心梗的介入手术,主要是将支架等器械置入到血管中,以缓解梗死区域的血液供应情况。术后患者的康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若不进行及时的护理,术后很容易出现胸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十分必要[3]。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指在术后初期,对患者进行专业化的护理与干预,使患者早日康复。在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护理,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及不适症状[4]。在实验中,对比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与临床指标,观察组的评分更高,(P<0.05)。说明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与临床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危重症,患者常伴有焦虑等心理症状。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使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从而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改善。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5]。术后患者常需接受生理功能评价及复健训练,才能早日回归日常生活。护士可以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包括呼吸训练等,使患者的身体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生活质量得到改善[6]。
总之,对急性心梗介入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促进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培.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合并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04):90-92.
[2]秦婷婷,陈陪陪,倪俭,吴张平.共情与渐进式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脏功能、应对方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16):2546-2548+2553.
[3]胡美金.整体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23,9(23):229-232.
[4]杨丽.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Ⅰ期心脏康复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12):133-135.
[5]张青青.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婚育与健康,2023,29(09):145-147.
[6]杨小芳,郝筱,张洁晶,陈亚南.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的效果及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02):35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