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部编版初中语文中国小说选文及教学研究

王莹莹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530000

摘要: 小说是四大文学体裁的一种,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用叙述背景、故事以及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现象、表露作者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义务教育阶段在2017年正式开始使用全国统一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小说的选文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教材中相应增设“名著导读”的专题。中学小说阅读教材的编本先进理念和务实风格,既能实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体现核心价值观,又能满足一线教师的需求,纠正传统教学弊病。
关键词: 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24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选题缘由

中国小说经历了先秦神话小说、汉晋六朝小说、明清章回小说、现当代的白话文本小说以及现在新兴的网络小说,经过长时间历史的洗礼,小说的发展促进中国文坛的生机勃勃。按照小说的发展脉络,将小说的时期分为两大阶段,以新文化运动为分割点,新文化运动前称为古典小说阶段、后称为现当代小说阶段。部编本新教材在原有的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上有了相应的提升,呈现出不少新面孔。小说的价值本质使用时间为序列、以主人公为主线,全面反映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关系的产生、发展与灭亡,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到2019年全国已经全部投入使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主张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基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相应读法指导,为学生提供课堂个性化阅读机会,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读课文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性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自读课文是指学生利用以前所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二、相关概念基本概述

(一)中国小说概念的界定

中国小说概念,即将小说当成是文学领域中一种与诗、词、曲、戏剧文学等文体相区别和并列的、以人物塑造为中心的虚构的散体性叙事文体[5]。中国小说选文较丰富,包括了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寓言故事、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明清小说以及现当代小说。

(二)初中部编本编写特色

王洪营在编排特色中总结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奉行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并且以两条线索贯穿全书,一条是显性线索,即按照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一条为隐性线索,即将语文知识、语文学习策略与方法等有序地安排在课文中[1]。部编版教材的一大亮点是“任务驱动”,即以“学习任务群”为核心的单元体系。目前学术界对语文部编教材的研究成果在不断增多,但就具体研究对象来看,研究者多倾向于对教材某一系统、某类文体(诗歌、文言文、说明文等)或者是某一作家(鲁迅)。与人教版相比,部编版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所创新改编,作为教材重要组成部分,小说选编情况也有相应的改变。由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正式投入使用时间较短,虽已经有大量的教师和学者投入“部编本”教材的研究中,但目前关于部编本教材“小说”文体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文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小说的选文系统、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了解部编教材中小说的选编情况,探究部编教材的编写特色,并根据小说选编特点提出教材使用和教学建议,以提高小说教学效果。

三、部编本中国小说选编情况

(一)中国古代经典小说

古典小说,从时间上看,就是距离我们的年代相对久远一些的小说作品,它是属于文学体裁的一小部分,在整个中国文学中占据了很大的地位。根据小说的文体特点,本文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找出小说篇目,并按照所在年级、所在单元、篇目、作者、来源几个方面进行如下统计:截图1744011865.png古典小说篇目有7篇,部编本教材没忽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选编了6篇古典。这7篇小说选文均选自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分别是选自节选自元末明初时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和节选自《水浒传》的《智取生辰纲》;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代表作《世说新语》的《〈世说新语〉二则》;《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由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节选自清朝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的《狼》;节选自清代称为讽刺小说典型《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和节选自清朝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主要以四大名著为选篇。在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的古典小说作品中,吴承恩的《西游记》、刘汝珍的《镜花缘》、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施耐庵的《水浒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吴敬梓  的《儒林外史》是初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目。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

小说选文篇目:截图1744011885.png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教材应当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性,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是一致的。

(三)小说选文的演变

部编版中新增的篇目有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 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刘慧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吴承恩的《三顾茅庐》、阿城的《溜索》与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 共六篇作品。旧文回归的有部编教材中《驿路梨花》篇目,由于时代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承在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方面提供文化载体,于是《驿路梨花》重新回归教材。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阿城的《溜索》、刘慧欣《带上她的眼睛》三篇小说都是首次被选编进教材,这三篇小说创作时间接近当前生活,均属于较“新”的选文。

(四)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选文特征

1.小说选文与了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相符合

初中语文教育不仅要适应初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还要促进初中生从初中学生到高年级、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材中新教材编写的难度需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来安排。比如七年级的时候就以《西游记》为介绍,故事的篇名、有趣的故事情节,从小就接触过影视剧,同学们对《西游记》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与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同学们对小说的热爱以及作品的完美结合是一致的。 通过精读和跳读,使学生学会阅读古典小说,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

2.小说选文的选材多元化

部编本教材受新课标理念指导编写,在选编小说篇目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小说,致力实现小说选文的多样化。课文系统所选19篇小说,文言6篇,白话13篇;中国作家写的15篇,外国的作品4篇。引读、荐读的21部小说,文言6部,白话15部;中国的作品12部,外国的小说9部,外国作家国别涉及英国、法国、俄国(包括苏联)、美国、日本等5个国家[6]。从时间上来看,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小说选文,选编了多个文学时期的作品,不仅有传统文学作品,也有现代文学作品。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选编,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时期小说的文体特征,了解不同时期的生活面貌和社会状况。

3.小说选文体现了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王宁教授说道:“教材的选文质量有很大提高,除了经典作品有所加强外,新开发文章中有充满生活情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文质兼美的古代诗词,翻译文章注意了译文的流畅和真切,还注意了核实选文的版本出处和年代、作者”[7]。选文的经典性指教材在选编的过程中保留一些旧版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这类文章通常具有文质兼美等特点。选文的时代性指教材在选编的过程中新选编一些更能适应当今时代需求,反映当今社会思想、文化的选文[7]

四、统编本初中语文小说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整本书阅读,创新小说教法

注重节选与原著的衔接,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小说原著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 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强调课本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对小说文本的整体感知。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上,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从课堂外延伸到课堂外,形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的阅读教学体制。由于小说原著篇幅较长,初中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学习压力,教会学生如何在课余时间有效阅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结合文本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第一学段主要以介绍故事情节为主,第二学段则侧重于对小说人物塑造及心理活动的分析与研究。比如,在七年级,当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小说文体时,可以利用前五分钟轮流分享一个成语故事,为以后分享这个主题创造条件。安排学生每月阅读一本指定的小说书籍,在第二学期,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分享小说的情节、环境和语言来表达对小说文本的理解。 新教材的变化,就是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设计、引导、组织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注重学习效果”,“创造以学生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为基础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广泛、主动地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语文学科、学习语文。

(二)巧用教材,优化教学成果

1.依据小说文体特点

针对文体、文本特征不清晰,初中小说教学设计模式化的现状。由于小说的本质特征是虚构性,所以小说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突出的特点。小说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其语言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虚构成分,但又不完全等同于虚构。它是一种以生活为基础,通过想象和夸张等表现手法来塑造出艺术形象的叙事文本。小说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小说的高阅读价值,小说人物立体生动,借助各种艺术手法和表达技巧,从多个角度对典型的主人公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使读者不仅能看到人物的外在形象和行为表现,还能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倾听人物的声音。

2. 依据小说情节故事的生动性

小说情节推进主要组成部分是故事中的矛盾冲突,生动的情节能够吸引学生走进小说的世界,如《智取生辰纲》中写买酒的片段也是曲折的:众军汉凑钱买酒,起初杨志是坚决不同意的,因为怕酒中被下药,而后经过“商贩”吃酒“验证”酒没有问题,杨志才同意买酒吃。从这一曲折的情节,将杨志的小心谨慎以及吴用等人的“智”凸显了出来,不可不赞其精妙。《驿路梨花》中感激“帮助者”是曲折的:开始是瑶族老人,再是哈尼族小姑娘,然后是嫁到“外地”去的梨花,最后是接替姐姐“梨花”的小姑娘。在教学环节中,利用小说本身故事性创造课堂新生。

(三)结合新教材特色,丰富教学内容

认真研究新教材,从初中语文教材的调整和变化出发,对初中语文小说教学活动进行安排和设计。作为教师,要自觉区分教育部教材中的“精读”和“略读”,区分教育部教材中的“自学”,在自读课文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和自我完善。从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和课后拓展三个方面来看,首先重视课前预习,预习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第二,注重课堂的探究的深度学习,从阅读感知不断提升达到阅读迁移与鉴赏能力。自读课以学生的自读为主,根据阅读的提示和单元导语确定讨论范围。第三,教材中单元学习人物中最后一项人物是注重写作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培养学生仿写、改写、扩写文本的能力。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主动建构知识与生活的桥梁,积极地、主动地将课内知识向课外阅读散发与深化。  

参考文献:

[1] 王洪营.浅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及不足[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9):181-182.

[2] 李秋橘.浅谈初中“名著整本书阅读”课程的系统化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1(23):83-85.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8

[4] 周志红,向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小说的选编状况与特点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4(33):108-110.

[5] 张开焱. 中国古人眼中的小说:驳杂的世界——兼论21世纪世界文论发展的资源问题[C]//.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六辑)——中国文论的史与用.,2008:243-272.胡阳语.部编本初中小说阅读教材编排特色与意图解析[J].教学与管理,2019(21):85-87.

[6] 陈名洁.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国现当代小说选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

[7] 王宁.语文新教材:体现特色,注重质量[J].小学语文,2016(11):9.李玉,汤嘉钰.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课后习题的编写特色及教学建议[J].戏剧之家,2020(13):186.

[8] 林秀坤.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本”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0.DOI:10.27159/d.cnki.ghzsu.2020.001921.

[9] 夏琳丽.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小说“选编”研究[D].西南大学,2020.DOI:10.27684/d.cnki.gxndx.2020.000957.

[10] 王永安. 人教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选编及教学研究[D].陕西理工大学,2019.

[11] 王颖. 部编本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

[12] 陈梦璇.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研究现状及开发路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8(21):73-76.

[13] 陈欣馨,于忠海.部编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情感渗透及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19):57-60.

作者简介:王莹莹(1999—),女,汉族,籍贯:安徽省,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单位:南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