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声带息肉手术患者护理干预对其术后康复的效果影响

江山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3年6月-2024年6月收治的80例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进行小组划分,其中40例属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另外40例属于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针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嗓音恢复情况、自主发声能力、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嗓音恢复情况和自主发声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声带息肉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时提升患者自主发声能力,避免患者嗓音恢复效果不佳,使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声带息肉手术;护理干预;术后康复
DOI:10.12721/ccn.2024.15704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声带息肉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疾病处在慢性喉炎的范畴内,是指声带固有层浅层的良性增生性病变[1]。发病后,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的情况,有些患者出现一定疼痛感。对声带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发声训练、药物治疗较为广泛,如果经过保守治疗依旧没有改善,那么需介入喉镜下手术。但患者术后康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如果患者此阶段用声过度、生活习惯较差、用声不当,依旧有较大可能性复发,所以患者术后需要展开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从而保障患者术后康复效果[2]。本文以综合护理干预为切入点,分析其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应用效果,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结合研究目的选择80例年龄具体值有所不同的声带息肉手术患者融入本次对比研究,为了比较护理方式选择分成两个小组,在对照组中,涵盖主体总数是40例,这些主体男/女为29/11;其中年龄最小的是25岁,年龄最大的男性是60岁,以(44.25±9.81)岁为平均值;在观察组中,涵盖主体总数依旧为40例,这些主体男/女为27/13;年龄集中在26-60岁,以(44.31±9.75)岁为平均值。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较为相似,可比性及研究意义较强(P>0.05)

纳入标准:①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及不同病程的声嘶;②电子喉镜检查诊断声带息肉;③行显微支持喉镜下激光辅助声带肿物切除术;④术后病理确诊声带息肉。排除标准:①年龄>70岁者;②声带麻痹;③声带疤痕;④声带沟;⑤有咽喉反流病史者;⑥声带小结;⑦声带肿瘤。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患者介绍本科室的医疗团队、病房位置、病房环境,阐明声带息肉的影响因素、临床症状,提出接受治疗时的相应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好患者的安全看护和生命指标监测,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结合临床要求进行干预;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阐明禁食禁饮的时间,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术中不断监测患者呼吸、血压等指标值,发现某指标呈现异常状态后告知主刀医师进行处理;术后围绕患者康复情况进行用药指导及日常干预。

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嗓音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音量以及音调的平和,不能耳语[3]。不能过度用嗓或者清嗓,剧烈咳嗽,生活规律,忌烟酒,并且在用嗓前后多饮用温开水进行润喉,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咽喉推拿以及正确的发声方法指导,使患者掌握自行按摩保健的技能。(2)腹式呼吸练习:在患者术后康复阶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学会腹式呼吸练习,来改变患者的发声习惯,减轻喉部肌肉的放松,防止术后粘连[4]。具体方法是协助患者端坐或者站立,保持身体放松,左手和右手分别放在胸部和腹部的位置来对触觉反馈进行有效的了解,让患者吸气,两只手分别感觉到气息从胸部移到腹部,这时腹部会逐渐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瘪,术后4h开始训练腹式呼吸,除睡眠以外每小时一次,每次30下,连续1周,第2~4周,每天3次,每次训练3min。(3)氧气支持: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患者体征的波动情况。对于全身麻醉药物,难以尽快充分代谢,因此短暂清醒的患者会再次进入睡眠状态,在此阶段,护理人员高度重视患者的切口并密切观察,了解患者咽部有无发生出血问题,通过干预促使呼吸道的稳定和通畅。倘若某患者的代谢状态不足,那么很大概率面临体温降低情况,这会提升机体应激反应的严重程度,所以护理人员术后提早展开保暖干预,尤其是秋冬季节,需将病房内的温度适当调高,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棉被,当患者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为其讲解尽早下床活动的重要性,使患者积极配合。(4)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开放、支持性的对话,了解他们的担忧和需求,给予情感支持和安慰,并及时提供手术后的康复信息,帮助患者了解预期的恢复过程,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同时,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表达情感,使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帮助患者设定可达成的康复目标,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互动,以增加情感支持和归属感。(5)共鸣指导: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发音时通过扩大鼻腔及口腔共鸣腔来增强发音音量,通过不断练习张大口时发鼻音/m/、/ng/来增加鼻腔口腔的共鸣腔,发音时口腔要尽量张大,使下颌下移尽量靠近胸骨上窝,住院时先将方法教予患者,指导于术后1周开始训练直至术后4周,每天3次,每次训练1min。

1.3观察指标

(1)嗓音恢复情况和自主发声能力:采用声学参数测试中的振幅微扰评价两组嗓音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对两组自主发声能力进行评价,分值0~10分,0分表示可正常轻松说话,10分表示说话十分费力喉部极度疲劳,中间分数表示不同程度发声能力。

(2)生活质量评分:利用自制生活质量评分表对该指标进行评价,总分值是100分,分数越高,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3)护理满意度:从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维度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都借助于SPSS25.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x̄±s)标准差的形式呈现,不同组间的对比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计数数据则以数量和百分比表达,并运用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若P值小于0.05,则认为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2结果

2.1嗓音恢复情况和自主发声能力比较

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嗓音恢复情况和自主发声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嗓音恢复情况和自主发声能力比较(x̄±s)

截图1744015220.png

2.2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在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中,分值更高的是观察组,分值偏低的是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x̄±s)

截图1744015233.png

2.3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38例符合满意的要求,总满意度是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对比[n(%)]

截图1744015244.png

3讨论

新时期背景下,临床中越来越多患者确诊为声带息肉,该症状的发病位置处在声带,部分患者为单侧发病,部分患者为双侧发病,息肉一般位于声带前中1/3交界处,通常表现为灰白色或粉红色的下突起,表面光滑,可带蒂也可为鱼腹状广基[5]。出现声带息肉后,听觉感知上声音的改变情况较为显著。引起该疾病的原因较多,如过度使用声音:长期大声讲话、喊叫或唱歌可能导致声带受压,增加息肉发生的风险;声带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如喉炎或其他声带炎症,可能使声带组织受到损伤,形成息肉;吸烟:吸烟是声带息肉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为烟草烟雾对声带有刺激作用,可能导致息肉形成;环境因素:空气中的污染物或化学物质也可能对声带产生刺激,从而导致息肉;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到喉部可能刺激声带,增加息肉的风险[6]。目前,由于职业用嗓者的群体持续扩大,所以声带息肉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在所有嗓音功能障碍疾病中占比偏高,声带息肉不仅使患者面临一定不适感,也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较差。如果采取保守治疗方式,部分患者症状可以好转,但部分患者应用此种方式无效。此时只能采取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这是一种喉部微创手术,虽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对术后康复的要求较高,强调患者保持正确的发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果患者用嗓过度或者没有正确发声,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该疾病会复发。在此背景下,如何为声带息肉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康复护理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有研究指出,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的护理干预中,术后护理属于重要构成部分,需注重保护声带,避免大声说话和过度用声,以促进声带的愈合,并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管理疼痛和不适,及时处理术后不适,使用医生推荐的药物来减轻疼痛和炎症[7]。还需做到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并发症,并提供康复指导,教育患者如何正确使用声音,实施适当的发音练习,避免术后复发。

综合护理干预属于临床中应用较多的重要护理模式,其强调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8]。并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状况,提供定制化的护理服务,包括身体护理和心理支持。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术后嗓音恢复情况评分和自主发生能力评分的比较中,更低的是观察组,偏高的是对照组(P<0.05),表明在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下,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嗓音,对于改善患者自主发声能力有所帮助。在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中,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表明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避免患者一直伴随着较强的负性情绪。且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区别较大,依旧是观察组更高,对照组较低(P<0.0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是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的康复阶段,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嗓音恢复情况,解决了患者难以自主发声的问题,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重要方式,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小燕,陈雅彬,余小丽,等.精准护理干预在声带息肉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3, 30 (09). 188-191.

[2] 何月,李玉婧.以行为计划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2, 46 (18): 2289-2291.

[3]黄海霞.纽晏护理结合规范化发声训练在声带息肉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21, 25 (33). 4805 -4806.

[4]毛琼.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噪音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1, 36 (04): 192-194.

[5]郭海英. 优质护理干预配合雾化器雾化对声带息肉支撑喉镜下手术患者术后噪音恢复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 33 (22): 3855-3857.

[6]张巧真,吴志芳,余朝阳. 临床护理路径降低声带息肉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系统医学, 2020, 5 (12): 168-170.

[7]毕永灿.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声带息肉患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18 (90): 223+228.

[8]黄碧霞.临床路径在声带 息肉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 9 (14): 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