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韩琼毅 许红梅 李丹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753000

摘要: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肺部康复护理工作的质量评估指标。方法:通过文献查阅,确立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康复护理服务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专家重要性评估和优序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共23位护理专家参加了函询,他们都具有很高的积极性,权威系数0.876、 Ke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273和0.302,具有显著性(P<0.05);构建了2个1级指标、15个2级指标和110个3级指标。结论:该指标是可信的,经过检验后,可以作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肺康复护理的质量评估方法。
关键词: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康复;护理质量指标;评价指标
DOI:10.12721/ccn.2024.15709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病、肺高压、慢性型间质性肺病等,这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全球卫生难题。肺功能康复作为一项综合性、个性化的护理手段,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肺部康复是一项长期预防性的慢性病防治措施,其开展的效果和临床质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预后。但是,我国的肺部康复护理还处在起步阶段,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肺部康复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功能训练和体能训练上,而肺康复的含义并不仅仅是这种,同时还应包括戒除烟引导,雾化吸入疗法,呛咳的预防与医治,支气管消除新技术,呼吸系统功能训练,运动疗法,吸氧治疗,无创通气新技术,饮食指导,心理干预治疗,院后随诊等。充分考虑肺功能恢复的必要性,结合当前心肺功能学习培训的不完善和管理的空缺,制定相应的标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1、方法

1.1 制定访谈调查表,分为四个部分:①调查表简介,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等;②专家的一般情况。主要内容有: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工作性质;③以量表正文为依据,运用Likert5 级打分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估;④专家对课题的熟悉度及判定依据问卷,使用Likert5级打分法。其根据有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基础、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个体主观感受。

1.2统计学处理以 SPSSAU为工具,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用访谈调查表的有效回收率来表达专家的积极性,用判断系数、熟悉度来计算权力系数,用 Kendall调和系数来确定项目观点的协调性,用 AHP来确定各个项目的权重系数,检验水平α=0.05。

表1指标的重要性评分、变异系数与权重image.png

2、结果

2.1专家的一般资料

共23名护理专家参与函询,年龄31~55岁,平均年龄(43.37±4.72)岁。教育程度:14名学士,6名硕士,3名博士;职称:中级6名,副高14名,正高3名。工作时间:10年以内有3人,10年以上有14人,20年以上有6人;工作性质:5名为临床护士,15名为管理人员,3名为护理教育人员。

2.2专家函询的结果和指标的修正

依据词条筛选标准、各专业人士调整建议和专业人士的探讨结论,对指标进行了调整,删去了“病患者24h护理管理时长”“语言能力培训的执行率”“其他的系统化并发症率”“导尿管相关度影响出现率”“病患者身份核查有误出现率”“自尽,失踪事情出现率”“护理员满意率”“医师满意率”“公众满意度”指标值。该研究补充评价指标“肺康复个人行为生活形态管理方法”、“呼吸系统疾病患病和加重危险因子评定完好性”、“病患者活动耐力评定完全率”“肺康复患者依从性评定率”“肺康复患者依从性评定率”“有氧宣讲落实率”“严禁吸烟 落实率”“起居休息引导落实率”和“日常的生活(慢跑、登山等)引导落实率”。并依据专家的意见,对于某些条目地表述、条目地位置等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含2个1级指标、15个2级指标、110个3级指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康复护理服务质量评估体系。

3、讨论

3.1慢阻肺康复医学质量标准机制的信度效度,专门针对目前临床上对肺康复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上的不足,依托于“框架-环节-功效”三维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规范和文献的梳理,并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际,编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肺康复护理质量标准调查表,使其能够综合体现肺部康复护理的质量需求。与此同时,项目还将严格遵循 Delphi的工作程序和标准,对项目进行了专家访谈,并依据专业人士评估意见、筛选标准和交流结果对指标值进行修正,促使指标值的确定显得有据可查。在专家间的协调性上,两次问卷的肯德尔和谐度都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说明专家评估的结论是协调一致的。因此,本文所建立的慢呼吸道患者肺康复照护的品质指数是可信的。

3.2慢阻肺康复医学质量标准机制的指标值内容分析法:框架指标值就是指进行护理任务的基本要求,该研究选定肺康复医学人员配置、肺康复护理员塑造、环境技术、机制与规定4个评价指标,在其中肺康复护理员配置是区域权重值最大评价指标(0.376),相对应的三级指标“肺康复专科护士/护理员总量比例”、“病房数/护理员组合而成比”的权重为0.284,这与专家调查的结论相吻合,也再次验证了充足的专业人士是保障专科护理任务成功开展的核心要素;其次肺康复护理员学习培训(0.224),说明肺康复护理人员培训对肺康复护理的促进作用,是肺康复护理实践的有效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小结

本次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因为最初拟定项目的人都是来自同一个研究中心,因此可能会有偏差,而且该项目的实用性也没有经过临床验证,我们期望未来能够通过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邓英;罗冠祥;李平东;曾秋璇;李华芬;宫王翠.肺康复护理培训开展现状及调查研究[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13)

[2]边颖;米颖;娄媛.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11)

[3]刘红利;陈海燕;郭月;胡洁琴;郑秋玉.进阶式全程康复管理模式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07)

[4]陆惠慧;刘艳春;林莉珍;曾海丽;杨少娣.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肺癌患者围术期路径化护理体系的构建[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