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教学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注重抓住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兴趣以及音乐的应用能力。互动式教学的特点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沟通,增加师生感情,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音乐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音乐知识。因此,互动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开展与应用是十分有效的。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现状探析
有的教师认为课堂热闹活跃,就能达到有效的师生互动。可实际上,一些热闹的氛围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力转移,徒有形式却没有产生实效。有的学生参与音乐游戏,注意力集中在玩乐上面,并没有对音乐知识进行有效吸收,这种教学情景下的师生互动是低效或者无效的。再就是教师单方面认为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就产生了有效的师生互动。其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效果如何却不得而知,也有教师将注意力只放在个别理解能力好、学习水平高的学生身上,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但是对班里的一些理解能力较弱、胆子较小的学生却缺乏有效的互动。在一堂有限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既需要与个别学生产生互动,也需要与全班学生产生互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此外,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影响了有效互动,有的教师动辄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认为多媒体形象生动的画面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知识的讲解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放在了次要地位。不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致喧宾夺主,影响了师生之间互动关系的建立,从而导致学生的音乐灵感难以被充分激发出来,无法获得正确的思考方向,得不到及时点拨,教与学效果不佳。
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营造互动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互动
布鲁姆的教学观认为,营造教学氛围是教师教学的艺术,因为课堂氛围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互动教学需要教师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氛围。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其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有效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参与音乐学习的欲望。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教学实际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创设浓厚的互动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互动式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唱北京民歌对鲜花》这首歌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比赛演唱,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内试唱,然后每个小组评选出优秀的学生。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歌唱活动,本身就营造了浓厚的互动氛围,接着再参与歌唱比赛中。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增加了相互间互动的机会。同时,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师生之间互动
心理学研究认为,问题是维持认知活动的诱因,也是师生间活动的载体。我们知道,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让师生围绕问题展开交流与互动。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例如,在教学《杜鹃圆舞曲》时,为了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如:“我们都知道,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你们知道杜鹃是如何通过跳舞来庆祝春天的到来的吗?”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段视频。学生们看到田野中杜鹃鸟在鸣叫,再通过老师的问题启发,很多学生学杜鹃鸟的鸣叫,甚至有的学生还模仿杜鹃鸟鸣叫时的样子。教师借此机会追问:“杜鹃想知道你们听听它跳的舞曲是几拍子啊?”“下面请大家辨别一下这首歌曲由哪几部分组成?”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并让学生在聆听这首歌曲的过程中了解这首歌曲的组成,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开展分组教学,引导学生交流互动
新一轮课改实施以来,分组教学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分组学习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尤其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转变。传统的师道尊严影响了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师生间存在天然的屏障。所以,在教学中采取分组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音乐技能。分组教学大大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生生之间能够自由的沟通,遇到问题再与老师沟通。
例如,在教学《歌唱祖国》这首歌时,就开展了分组教学模式。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来选择演唱方式,可以以伴奏的发生,也可以是合唱中的一角色,甚至可以采取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赛方式来完成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练习中的作用。同时,小组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能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音乐特长,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有的学生善于独唱,有的学生擅长乐器演奏,有的学生适合参与到合唱中等。这样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团队意识等,从而让学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四)创新教学手段,丰富互动教学形式
众所周知,小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较强。开展互动式教学,需要教师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作用,达到创新教学手段的目的。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很难表现的音乐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音乐形象。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喜爱音乐作品,也才能让师生互动更加有效。音乐教学不仅要重视音乐外在的表现力,还要通过引导方式的改进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这样,才能让音乐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
例如,在教唱《嘀哩嘀哩》这首歌曲时,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这首歌曲的视频片段;接着,让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曲子。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演绎,让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唱着、跳着。实践证明,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能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歌曲内容,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课堂中的互动学习模式取得学习成绩的进步和培养音乐兴趣,使学生能够喜欢音乐课程,喜欢音乐知识,并在音乐课堂学习中获得快乐,放松情绪。互动式的音乐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听、唱、学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接受能力。教学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沟通,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在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相关乐理常识,学会了歌曲,还增强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互动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干.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让儿童的音乐灵性在互动中插上翅膀[J].小学教学参考,2017(18):69.
[2]应亦许.和谐气氛欢乐课堂:探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施策略[J].北方音乐,2017,37(18):192.
[3]邓艳红.电子书包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以欣赏课《图画展览会》之《牛车》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16(3):57-59.
[4]郁晓艳.师生互动,构建小学音乐有效课堂:以《十二生肖歌》教学为例[J].北方音乐,2016,36